有关高力士的几个问题——读高力士的《神道碑》及《墓志铭... CNKI文献
高力士本名冯元一。他著名于唐代 ,是因为他与唐玄宗的政治生命相始终。他帮助玄宗取得政权、巩固政权 ,又随玄宗失去政权 ,最后又为维护玄宗的地位而被逐出京。他因受宠于玄宗首为内侍监。他为史官修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于唐与突厥在渭水便桥议和罢兵的问题——读《执失善光墓... CNKI文献
武德九年 (公元 62 6年 )八月 ,唐太宗刚刚取得帝位 ,突厥大军就直逼渭水便桥。突厥兵临京师城外 ,无疑对唐是严重的威胁。据两《唐书》的《突厥传》与《资治通鉴》的有关部分记载 ,唐太宗面对险情 ,充分显示了智勇兼...
李(594—669年),本名徐世,降唐后,唐高祖赐其姓李,高宗时,以犯李世民讳,单名为。两《唐书》均有传,对其事迹记载较详。但在其《墓志铭》被发现后,其有关的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籍贯和年龄关于李的籍贯...
唐朝建都长安,称洛阳为东都。从唐高祖至唐高宗,都是以长安为其政治中心。但武则天亲自执政以后,洛阳取代了长安的地位,成为武周的政治中心。原因何在,本文拟作探讨。 (一) 弘道元年(683)十二月四日,唐高宗死,七日,中...
关键词: 武则天
下载(498)| 被引(12)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是日本圆仁从日本渡海到唐,经扬州(江苏扬州)、山东半岛、五台山到长安,又从长安东去渡海归日的旅行记。该书详细记载了圆仁在唐的旅行路线,并记载了他在各地的所见所闻。由于他是外国人,除...
在中国佛教史上,曾经发生了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有三次是发生在国家分裂时期的局部地区,只有唐武宗灭佛是发生在统一时期的全国范围之内...
乘机发展以图大计李渊是十六国时凉武昭王李暠的后代。北周时,其祖父李虎死后封为唐国公,其后李渊的父亲李昞和李渊自己都相继袭封。隋代北周后,李渊被补为千牛备身(皇帝的亲身护卫),由于隋文帝的独孤皇后又是李渊的姨...
《大唐新语》是唐人刘肃所撰。这是一本什么性质的书,自宋以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均视其为杂史类,《宋史·艺文志》列其为别史类,《四库全书》则列其为子...
唐人的“离婚”刍议牛致功“离婚”的含义,古今大体类同。今人所谓的“离婚”,是指“依照法定手续解除婚姻关系。”①唐人所谓的“离婚”,是指经过一定的手续脱离夫妻关系。需要说明,本文所谈唐人所谓的(离婚”,...
西安建都的朝代史家说法有10代说、11代说、12代说、13代说、14代说等。本文对各家说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西安建都的朝代应是: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
从司马光对唐朝几个问题的评论看《资治通鉴》的中心思想 CNKI文献
北宋时的司马光(1019—1086),用了十九年的时问,编撰了一部《资治通鉴》(通常简称《通鉴》)。这是一部有代表性的编年体史书。这部史书,对我们当代的史学研究仍然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鉴》上起公元前四○三年(周威...
两《唐书》没有为令狐梅立传 ,但据《令狐梅墓志铭》所载 ,结合有关文献可知 ,令狐梅是一个颇有远见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劝阻李德裕接受吐蕃悉怛谋的投降 ,看清了唐王朝内部朋党之争的存在 ,李德裕的主张难以实现。他...
学士的称号,早在秦以前《周礼》、《庄子》等书中已提到过,当时是指在学的贵族子弟或学者、文人。后来,演进发展成为“以文学语言被顾问,出入侍从,因得参谋议、纳谏诤,其礼尤宠”的官职。随着历朝制度的变迁,各有具体...
安元寿其人,两《唐书》无传,其他文献也鲜有涉及。1972年《安元寿墓志铭》的出土,补正了文献的阙失。据《墓志铭阿知,安元寿投唐后,历经高祖、太宗、高宗三朝,在玄武门之变、突厥兵临渭水便桥等重大事件中,都发...
许敬宗是唐朝初期的史官。由于他随心所欲的根据自己的好恶歪曲历史、篡改历史,而且政治上看风转舵,完全按照自己的利害决定去向,所以,多受封建史家的指责。《新唐书》把他列入《奸臣传》之首,从而使他成为古代史官中...
唐朝建立后,李渊改朝换代基本上成功了。随着改朝换代的胜利,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逐步明朗化了。 在封建社会里,任何一个统治集团,如果说在夺取权力的过程中还能够步调一致的话,那么,在取得夺权胜利以后,其内部...
本文从三个方面说明唐代的史学与佛教密切相关:由于佛教的盛行,增加了与佛教有关的史籍,丰富了史书的内容,影响了人们的历史观。这正是唐代史学的特点之一。
新旧《唐志》都把古代的史籍分为十三类,《起居注》是其中之一。“起居注者,录记人君言行动止之事。”不言而喻,研究统治集团内部的问题,《起居注》是不可缺少的。最早,“汉武帝有《禁中起居注》,后汉明德马后撰《明帝...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方面的一份宝贵遗产。它是我国杰出的史学名著。在它的影响下,出现了很多类同的著作与有关的著作,研究《通鉴》的人也不断增多,以致形成了“通鉴学”。由此可见,它的史学价值...
东晋王羲之的书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唐太宗对王羲之非常崇拜,他千方百计、大力购求王羲之的遗作,特别是对《兰亭序》,他购求不成,又用欺骗的手段索取到手,最后又随他葬入昭陵。他为《晋书》的《王羲之传》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