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节选重刊的是作者1945年8月在浙江大学暑期演讲会上的演讲稿,原载本刊1946年28卷3期通论栏,为第一篇文章。关于中国古代为什么无科学的问题,本刊创刊号曾发中国科学社社长任鸿隽专论(本刊2014年2期重刊)。这个问题...
前言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文学家如沈括(公元1030—1094年)、刘献廷(公元1648—1695年)对于中国历史时期的气候无常,早有怀疑,由于他们拿不出很多实质性的事实以资佐证,所以后人未曾多加注意。直到现世纪二十年代,"五...
历史时期的世界气候是有变迁的。非常丰富的中国历史文献为研究我国古代气候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作者根据历史和考古发掘材料,证明我国在近五千年中,最初二千年,即从仰韶文化时代到河南安阳殷墟时代,年平均温度比现...
历史时期的世界气候是有变迁的.非常丰富的中国历史文献为研究我国古代气候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作者根据历史和考古发掘材料,证明我国在近五千年中,最初二千年,即从仰韶文化时代到河南安阳殷墟时代,年平均温度比现在...
(一)中国古籍上关於季风之纪载 季风西文作Monsoon,源於阿拉伯字Mausim,意即季候也。我国古称信风。此风在阿拉伯海及印度洋中流行最盛,中古时代南亚海上贸易,全为阿拉伯人所操纵。当时海洋船舶来往,惟风是赖
我国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工、管虽不明白显示气候因素,但气候却贯穿着所有八个因素。因为农业生产不但要因地制宜,而且还要因时制宜。我国古农书上特别注重农时,从吕氏春秋至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均如此...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LIMATIC FLUCTUATIONS DURIN... CNKI文献
The world climate during the historical times fluctuated. The numerous Chinese historical writings provide us excellent references in studying the ancient climate of China. The present author testifi...
竺可桢 《Science in China,Ser.A》 1973年02期 期刊
关键词: A / PRELIMINARY / STUDY / ON
下载(737)| 被引(50)
历史时代气候有没有变迁,这是一个争论很久的问题,不但历史学家对这问题有争论,天文学家和气象学家的意见也是很不一致的。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期,欧洲的若干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如法国的阿拉哥,德国的芳汉认为:二...
我国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工、管虽不明白显示气候因素,但气候却贯穿着所有这八个因素。因为农业生产不但要因地制宜,而且还要因时制宜。我国古农书
关键词: 太阳辐射能 / 单位面积产量 /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下载(648)| 被引(60)
中国本部与美国之东部均各位於北温带大陆之东岸,惟中国之最南端较之美国南部纬度低十度而已,此就地理情形而言也。就气候情况言之,则二者颇相类似。若以其同纬度各地相比较则均有酷热之夏季及严寒之冬季。此大陆性之...
亚热带或副热带原是气象学上的一个名词,它的地位介于热带与温带之间,是一个过渡地带。它首先具有一个高气压带,所以一般称为亚热带高气压带。高气压的位置冬夏有若干南北向的移动。在北半球,这高气压脊冬天在北纬30&...
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自然科学这个问题,近两年来很引起人们的注意。不但国人有许多议论发表,即欧美人士亦注意到这个问题。各人的意见虽有不同,但归纳起来,大多数统以为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自然科学,并不是因为中国人...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工作方向和任务的初步设想(在1965年中国... CNKI文献
竺可桢同志1965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工作会议上所作的报告,全面分析了我国地理工作的现状和任务,阐明了分工和实现这些任务的措施。竺可桢同志的报告虽然已经过去了近二十年,但现在看起来,仍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本刊特...
为纪念竺可桢诞辰120周年,本刊特刊登竺可桢先生的旧作。重温竺可桢生前的所言所行,众多今人是否应汗颜?培养科学的空气是什么?就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什么?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关键词: 是什么
下载(236)| 被引(7)
气象学是人类生产斗争中最迫切需要,最基本的一种知识。人们若不能把握寒暑阴晴的规律,无论衣、食、住、行统会发生问题的。远在三千年以前,殷墟甲骨文中,许多卜辞,统为要知道阴晴雨雪而留传下来。积了久年的经验,到周...
(1)气候和衣食住。气候和人生关系之密切,从衣食住各方面统可以看出来。先说衣罢。俗语有句话,叫『急脱急着,胜如服药』。这就表示我们穿农裳之厚薄多少,须随天气而定的。所谓夏葛冬裘,依季节而变换,这是很明白的。以...
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
我国古代上自帝王下至人民,对于天时虽极注意,但并没有纪录可以查考。现在所晓得前代遗留下来的气象纪录,最早要算北平故宫文献馆里所藏的晴雨录,纪录年代较久的有北京,江甯,苏州,杭州四处’其中尤以北京的纪录最为悠...
关键词: 彼得堡
下载(462)| 被引(12)
关于自然资源破坏情况及今后加强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意见 CNKI文献
1963年春,在召开全国农业科技规划会议的时候,产生了一个由竺可桢等24位著名科学家署名的文件——“关于自然资源破坏情况及今后加强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意见”。这是建国以来我国科学家第一个关于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