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和转喻作为思维方式不仅影响语言的语法(这里指形态句法)形式,也影响语言的语法结构。本文试从跨语言视角证实这一假设,以了解语法结构的认知理据。首先,文章用两个案例分析说明隐喻对语言词汇语法的影响;然后用另...
本研究以"宇宙巨链"隐喻(Lakoff&Turner 1989)和隐喻突显原则(Kvecses 2002)作为理论框架,对英汉动物隐喻现象进行跨文化比较,试图揭示动物隐喻的本质。本文重点探讨了两种语言中36个有代表性的动物隐...
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解读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主要概念隐喻"心为形之主"。该隐喻的主要概念映射体现为"心(脏)的心智能力"和"统治者的政权"之间的对应关系。汉语"心"传统上...
本文试图探讨幽默研究和认知语言学研究之间的互补性。一方面,采用认知语言学途径对幽默文本的具体解读以及其中"标记"特征的解释会产生新的见解。另一方面,研究幽默,就像研究其他比喻性语言一样,对揭示认知...
等级含义作为语用推理的范例和检验不同语用理论的试金石,一直受到语用学界的广泛注意。为此,人们在格赖斯(Grice)理论基础上对等级含义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解释(理论)。本文试图对等级含义的语用研究进行一次梳理,比较一...
幽默理论研究文献丰富,然而从语言学,尤其是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来研究言语幽默并不多见;人们对言语幽默提出很多不同的解释模式,但鲜见综合模式。本文致力于研究一种特殊的言语幽默——等级幽默,即利用概念等级(co...
体验认知强调身体经验在人类认知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主张概念隐喻本质上基于身体经验。既然人类拥有基本相同的身体结构,具有许多共同的身体经验和身体功能,那么不同语言应该存在跨越界线的共同概念隐喻。基于此,本文...
项成东 石进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年02期 期刊
语言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对言语行为理论是否可以运用到会话分析持不同的态度。本文通过分析其中分歧之所在,认为言语行为理论是可以运用到会话分析之中,但必须要解决出现的两大问题,即序列组合问题和解释性问题。作者认...
迄今为止 ,语言学界对语言象似性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 ,对语篇层面涉及甚少。本文试图应用象似性理论从四个方面来探讨语篇的象似性 ,即语篇象似性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段、文体功能、及其认知基础。
本文试从动态语用学的视角对语用歧义进行动态研究。首先对语用歧义的界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并进行了重新界定 ;然后 ,对语用歧义和间接言语行为进行进一步的区分 ,对语用歧义的类型和特征进行阐述 ;最后 ,详细探讨了...
以政体解读为例,采取实证研究方法探讨隐喻解读与文化认知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隐喻解释呈现系统性分布模式,这与文化特定传统有关。隐喻概念映射既不具有自动性,也不具有普遍性,而是变化不定,文化各异。传统的隐...
项成东 姚磊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年04期 期刊
诗歌语言话语分析的认知整合框架:以谢默斯·希尼的《传神言... CNKI文献
本文主要探讨认知语言学与诗学之间的关系,并在"多样化的统一性"美学原则的基础上,考察了概念整合理论及其相关理论能为诗歌分析提供哪些有用的资源。通过对西蒙斯·希尼的诗篇《传神言者》的分析,本文...
本文试图探讨英语自然话语中代词性和指示性间接回指语这一现象。收集的语料表明 :只有极少数代词性和指示性间接回指语的形式符合Gundeletal.(1993)提出的已知信息等级结构中的合适用法。作者认为这一现象应该视为受...
本文是对歧义的功能所作的专门研究。文章探析了歧义的三大功能 :修辞功能、语用功能和话语功能 ,其中对歧义的语用功能作者进行了重点分析和研究
语篇模糊是指语义处于不确定或模糊状态。本文首先探讨了语篇模糊的形式特征和语义特征 ,接着分析了语篇模糊的成因 ,然后着重研究语篇模糊的四大功能 ,即诗学功能、美学功能、修辞功能和语篇功能 ;最后 ,作者试图运用...
本文是从语用学视角探讨逻辑条件句的语用特征。首先根据A&D(2000)的分类对逻辑条件句进行界定,对逻辑条件句与事态条件句、会话条件句之间的区别进行说明,对逻辑条件句的内部语义关系进行分析,最后详细探讨两类逻...
语境是歧义生成的基石,联想是歧义产生的纽带,而激活则是歧义的认知模式;只有将模式组合论和相互作用论有机地综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解释歧义的认知机制。
错误起因、学习策略与外语教学项成东一、错误与错误分析(ErrorsandErrorAnalysis)外语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历来是教师们捕捉及研究的对象。正确对待外语学习者在语言使用中所犯的错误,并对这些...
本文是从语用认知的视角来探讨元交际条件句的用法。文章指出,元交际条件句主要是对主句所实施的言语行为进行的评价或解释。它具有三种用法元语用用法、元语言用法和限定性用法。元语用用法是与言语行为的整体相关,而...
间接照应是语言学中一项较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间接照应语的四种句法形式和三种语义关系。作者根据 Ariel (1990 )的可及性 (accessibility)理论和 Gundel et al.(1993)提出的已知信息等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