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的心身问题研究忽视了心在样式、构成上的多样性和性质上的差异性,误把心当作一个东西或单一体或单子性存在,从而对心的本质作了片面的把握。心和身一样是矛盾复合体,包含形式多样、性质各异的心理个例和样式,因此...
自主体既是一个与自我、自我意识、人格同一性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经典哲学问题,又是一个崭新的、同时具有心灵哲学和人工智能工程学意义的问题。人工智能在利用哲学自主体认识成果、对自然自主体进行活体解剖的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多方面内容,是从本源上建设廉洁政治的国家发展战略,具有从源头...
中国心灵哲学在对人与世界作整体把握时,除了有超心物二分图式的特点之外,还有这样一个特点,即在将心理王国作为统一对象把握时,尽管在一些语境下表面上承认心为主宰,但一般坚持认为,心理王国的主宰不像西方哲学所说的...
自维特根斯坦以降,"同一性危机"既困扰着形而上学,也成了人的自我和人格同一性研究没法绕过的一道屏障。叙事自我论利用20世纪后半叶叙事研究的成果,顺应当时叙事泛化或"膨胀"的潮流,将叙事作为解...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实现改革总目标最基本的工作路线,而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本身所包含的多种要素同时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因此,探讨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如何同步发展,是中国特色...
人格同一性是西方哲学经典的哲学问题,最近则成了形而上学、心灵哲学、身体哲学最热门的研究课题。由于自然科学的相关部门如心理学、精神病学、神经科学等陆续加入研究的行列,围绕人格同一性的概念问题、形而上学问题...
物理主义是各种竞争理论中居绝对统治地位的理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露出看似矛盾的两方面疑难。其深层心理根源是物理主义者所普遍持有的以物理学为据说明事物存在的本体论的信念,以及心灵深处所潜藏的民间心...
人工智能要实现自己模拟乃至超越人类智能的愿望,无疑要建模人类的心智现象,事实上,已诞生了大量的建模尝试,布拉特曼的BDI模型就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个。但令人忧虑和值得深思的是,许多建模所依据的不是研究人类心智的...
自我研究最近在心灵哲学中异军突起,经历了语言学、认识论和现象学三种转向的洗礼,当然一般都不回避关于自我的形而上学。当前正上演的是最低限度自我论、叙事自我论、索引词方案和生态学自我论等的角逐。西方学者尽管...
随着语言分析方法向"存在"之类的本体论术语的切入,以及逻辑学的介入、科学对存在样式的地理大发现与相应的"存在库存清单"的变化,西方古老的本体论恰似枯木逢春,从方法、形式到内容都经历了深刻...
心灵研究的“归属论”走向:解释主义及其最新发展 CNKI文献
解释主义不直接解剖、探究心灵本身,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人的言语活动和解释实践之上,创造性地提出:心灵既不像各种形式的实在论所说的那样是实在的存在或属性,也不像各种非实在论或取消论所说的人为的虚构,而认为心灵...
佛教所用的"语言"是广义的,主要有两种,一是口头语言,即言说,二是书面语言,即"名"。佛教对语言本质的分析侧重于对名的分析。佛教认为,名也有种种不同的行相,即有不同的活动、作用方式,有不同的表...
心理动力学或心理因果性难题是现代心灵哲学和行动哲学中的一个具有自身相对独立性的研究领域。要想建构关于心理的科学的动力学,我们必须既立足于最新的科学成果,又应有包容的胸怀、宽广的视野、敏锐的学术嗅觉;既对...
党与新媒体的关系实质上是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新媒体在中国的作用,尤其是表达利益诉求方面的功能,对中国政治生活、党的建设产生了深远而深刻的影响,对党的决策、沟通、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形式,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对心理现象认识的深化以及关于因果性本身的形而上学问题研究的深入,心理因果性不断为越来越多的问题所缠绕,以至在心灵哲学中出现了专门针对"心理因果性难题"的研究领域。西方心灵哲学对心理因果性问题...
党的作风是党组织和党员的一贯态度与行为特征,是长期形成的精神品格和风貌,具有群体性、相对稳定性、发展曲折性的特征。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贯穿党的作风建设的主线。党性修养是党的作风和廉政建设的共同基础之一。...
党的建设理论体系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产生的,历经两次伟大工程而形成和发展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是新的伟大工程的延续,探讨当前党内外关注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促进党建工作具有重大...
东西方心灵观的比较研究本该是中国哲学工作者的优势领域,而西方学者在这里又捷足先登了。既然有西方的积累和铺垫,加上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欠缺,因此我们在这里仍可以大有作为、后来居上。纵观已有的心灵观比较研...
断言心灵的规范性研究也是心灵哲学的组成部分,既有学理的根据,又有事实的根据。中国心灵哲学同时具有求真性和规范性双重品格,当然后一品格居主导地位,贯穿于中国博大精深的心灵哲学的始终。它着力探讨我们应怎样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