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在板块理论建立的同时,对变形岩石和矿田构造作定量分析以替代定性分析的有限应变测量方法也建立了起来。定量分析的主要标志是将摩尔圆方法从力学引入到地质学,同时也引入矿田构造分析中,并且得到改进与...
针对大别一带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形成深度存在两种观点:其一是形成深度可用静流体公式h=p/(ρg)算出,并得出变质作用形成于90km或更深处;其二是超高压是重力、构造力和其他力合成的,并不只是重力的作用,从而该变质作用可...
大多数固体材料都具有弹性,但真实的固体却极少严格遵从弹性的虎克定律。这些固体材料的变形往往有对时间的依赖性,这种性质是流变学研究的内容。岩石是自然界最普遍的固体,它的力学性质在通常条件下可用虎克定律作精...
地质作用经常是流变过程,岩石经受长时间应力作用可以在小应力条件下产生大变形。地质作用具有充分漫长的时间,所以野外露头成为研究天然流变学最好的现场,流变学理论在力学中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已经有迅速的发展,但用...
我国的显微构造与组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已故何作霖教授把“岩组学”由德语文献介绍到中国,王嘉荫教授实测了国内岩石的岩组图,研究了矿物形成与变化的构造作用因素,他们把这一领域的研究与构造地质分析结合起来...
随着构造地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的深入,所引用的力学概念也越来越多,这些概念在力学中已先于地质学有严格的定义,那么引用这些概念时也应该遵循这些定义,以免错用。在进行构造解析和地球动力学分析时,准确运用力学概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本科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手术的患者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
20世纪60年代,与板块构造学说建立的同时,在构造地质学中还有一项革新,就是变形构造分析的定量化,从定性描述走向定量计算。定量化的重要标志就是将力学中的摩尔圆引入构造地质学,并且使其改进和发展,在构造地质分析中...
迄今为止,地质作用的深度通常是用压力除以密度来计算的。这种方法只在假设岩石处于静止的液体状态下才是正确的(Heim,1878)。然而,实际上从浅部地壳直至地慢深处的岩石都是固体状态而不是液体状态,且粘性系数随深度递...
迄今为止 ,地质作用的深度通常是用压力除以密度来计算的。这种方法只在假设岩石处于静止的液体状态下才是正确的。然而 ,实际上从浅部地壳直至地幔深处的岩石都是固体状态而不是液体状态 ,且粘性系数随深度递增。实测...
我国现代地质教育有90余年历史,如果以新中国成立为时间界线,可以看出在地质教育体制上,建国前后有很大的不同。建国前的地质教育在各大学里进行,而这些大学只隶属教育部,不隶属于任何实业部门。当时的理科地质系毕业...
现代构造地质学的观测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肉眼所及的视域,一方面利用了航空照片、卫星照片和遥感技术,得以从全球范围,从全貌上认识构造形迹的总体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利用了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
我国高等地质教育的发展沿革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涉及面很广,考虑到资料的准确性,我们谨以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和中国地质大学的情况为主来叙述一个概况。 我国现代地质教育虽然可以追溯...
本文探讨岩石第三蠕变阶段(加速蠕变阶段)的显微构造特征——微裂隙。在天然岩石漫长的蠕变过程中,加速蠕变阶段预示着破裂将至,而前两个蠕变阶段则距破裂还很遥远、所以微裂隙的大量出现,将会使岩石发生总体破裂,从而...
剪切位移测量公式是研究韧性剪切带中的常用公式 ,但该公式的代数推导较为复杂 ,难以被构造地质学研究领域的人们所接受 ,作者提出了更直观和易懂剪切位移测公式的几何证明法
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内容膨胀。教材越编越厚,学时减不下来,且不断要求增加。有的教师认为,科学在发展,理应不断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在教材里也应该反映出来,所以课程内容难免膨胀。应该肯定,这些教师的教学态度是...
地质学是基础自然科学之一,属于理科。在建国前的高等学校里,地质系属于理学院,而矿冶系属于工学院。理学院与工学院的培养目标也有区别,大体上说,前者培养科学研究人员,后者培养工程技术人员。1952年院系调整后,我国...
中国的现代意义的地质学出现在本世纪初。早期的地质学文献常是不分学科的,所以构造地质学何时出现并独立出来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暂以文献的标题归类来查阅构造地质学出现的时间,虽然不十分准确,却也是一种依据,在...
面向21世纪的地质学教育北京大学刘瑞一、理科地质人才的层次地质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最基本的地质填图也需要具有一定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地质学知识的、经过专业教育的人才承担,在各行各业中,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