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甘蓝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蔬菜,今天化学小组的同学们打算制取其浸出液,然后进行有关酸碱指示剂的探究。一、探究引言酸碱指示剂是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常用化学试剂,像科学上的许多其他发现一样,酸碱指示剂的发现是化...
课本上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树"实验的实质是置换反应。某化学小组用家中自制的简陋装置完成这个实验,并得到了一些启示。实验装置取一铝制易拉罐,剪去两底,取其铝片。擦去其表面的氧化物,之后将铝片剪成树...
萱萱同学刚刚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对关于利用酸碱改良土壤的知识颇感兴趣。最近她看了电视剧《焦裕禄》,里面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治理风沙和盐碱地的故事很是感人。萱萱自己所在的村庄既有肥沃的土地年年丰收,也有盐碱...
制备了CaSBi粉末发光材料.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材料的晶体结构、测量了其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直流电致发光光谱.蓝色发光峰位于450nm.
用窄空间外延方法·在GaAs(100)衬底上外延生长了ZnSe(100)单晶薄膜。实验条件是,T_衬=550℃,T_源=650℃,H_2-HCl气流速率为0.4—0.45 l/min,生长速率为0.25—0.3μ/h。外延片在700℃的Zn和MnCl_2蒸气中处理40—6...
七十多年前,人们对原子的理解还处于非常粗浅的阶段。原来人们认为原子是个实心球体,发现电子后人们又认为原子是个球体,电子镶嵌在这个
小娜的爸爸是一位汽车司机,在拆换蓄电池时,因蓄电池极性标志模糊不清,而无法辨别蓄电池正负极,如果接反正负极就会造成点火系统损坏和交流发电机烧毁,甚至引起汽车起火。小娜想帮助爸爸解决这个难题,经过询问老师得到...
关键词: 对比实验
下载(20)| 被引(0)
1.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质量和性质没有改变吗?答:错.应该说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物理性质可能会改变,例如可能由块状变成粉末状.2.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就不能进行吗?
本文介绍在通常制备DCEL屏的方法上加以改变,在SnO_2透明导电层和DCEL层之间制备聚乙烯醇薄层时,发现有间隔层和无间隔层DCEL屏的形成过程有明显区别。前者发光开始是处于电流上升区域,后者处于电流下降区域。有间隔层...
由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学会委托河北大学筹办的第一届全国Ⅱ—Ⅵ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会议于1985年9月17—19日在河北省保定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发光分科学会理事长、学部委员徐叙瑢教授,副理事长吴伯僖教授和许少鸿教...
利用稀土铕掺杂的铝酸盐发光材料的长余辉特性,制做了安全轻便的照明荧光灯片。已用于胶片生产的涂布、干燥等工艺的照明。
用EPR谱研究ZnS:Mn、Cu的Mn~(2+)团形成和它对发光特性的影... CNKI文献
Mn~(2+)浓度C(0.5%,0.6%)相同,而煅烧温度不同的DCEL ZnS:Mn、Cu粉未样品的EPR谱是不同的.用微机模拟EPR谱,计算出Mn~(2+)团所占Mn~(2+)的比例Cc/C.煅烧温度低于950℃时,Mn~(2+)团比例随锻烧温度升高而减少,煅烧温度...
本文报道了一种用于医用CT胶片生产用的红色电致发光安全灯。灯由ZnS:Mn.Cu发光屏和特制滤光片构成,研究了其光谱特性和使用安全性。
ZnS:Mn,Cu发光材料存在着浓度猝灭现象,即当Mn~(2+)浓度约大于0.6%时,Mn~(2+)浓度增加,发光亮度反而下降。由EPR谱可以得出,Mn~(2+)浓度≥0.2%时,部份Mn~(2+)已形成离子团,使Mn~(2+)的有效发光浓度低于实际掺入的Mn~(...
用ESR方法研究DCEL ZnS:Mn,Cu材料 CNKI文献
本文分析讨论了DCEL ZnS:Mn,Cu的ESR谱与材料制备条件及发光特性的关系。在ZnS:Mn,Cu材料中,孤立Ma~(2+)是六条超精细线,自旋交换耦合的Mn~(2+)团是一条包络线,包络线的线宽随每个离子团离子数的增加而变窄
研究了氧离子的引入对ITO膜生成的影响。通过辉光光谱测量,认定氧离子与Zn,Sn原子发生能量交换,从而为氧化反应提供活化能,使ITO膜生成所要求的衬底温度降低。
DCEL ZnS:Mn,Cu粉末的ESR谱与材料制备关系 CNKI文献
1 ESR谱与浓度的猝灭关系 为了进一步证实我们在文献[1]提出的浓度猝灭机理,观察了一组在870℃灼烧、不同浓度的ZnS:Mn,Cu DCEL粉末样品的ESR谱(与[1]中Fig.1基本相似),
黄文秀 于腊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年04期 期刊
关键词: ESR / parameters / Luminescence / Concentration
下载(24)| 被引(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