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wheat stripe rust or yellow rust)是一种气传性的低温真菌病害,在所有小麦产区均可暴发流行,造成巨大的产量和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小麦的安全生产。其病原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We...
植物真菌病害研究可为病害防控策略的制定与防治技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基于国内外植物真菌病害研究进展、发展趋势以及国内研究现状与存在的差距,探讨了我国植物真菌病害研究的重点领域及促进学科发展的主要策...
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系统地观察了禾谷镰刀菌 (Fusarium graminearum)在小麦穗部的侵染过程。接种后 6~12h ,分生孢子在小麦穗部的任何部位均可萌发 ,每个孢子可产生 1至多个芽管 ,新产生的芽管并不立即入侵寄主组...
小麦品种对条锈病低反应型抗性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 CNKI文献
采用荧光显微镜、微分干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 ,系统研究了非亲和组合中小麦对条锈病低反应型抗性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特征。非亲和组合分别由小麦品种牛朱特与条中 2 8号小种、杂种 4 6与条中 2 9号小种、天选 88...
禾谷镰刀菌侵染引致小麦穗组织细胞壁成分变化的细胞化学研... CNKI文献
本文采用细胞化学方法,对健康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侵染的小麦穗组织中细胞壁主要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电镜观察发现,被侵穗部组织细胞壁中的主要成分如纤维素、木聚糖和果胶质的标记密度下降,显著低于...
小麦穗组织中脱氧镰刀菌烯醇毒素的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CNKI文献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禾谷镰刀菌 ( Fusarium graminearum)在侵染小麦穗部过程中产生的脱氧镰刀菌烯醇毒素( deoxynivalenol,DON)进行了定位分析。在接种后 2 4h,当菌丝在外稃、内稃的内侧表面扩展而尚未侵入寄主细...
小麦条锈菌条中29号生理小种SCAR检测标记的建立 CNKI文献
用210条随机引物对中国小麦条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f.sp.tritici)5个主要生理小种进行了RAPD分析,寻找到了2个条中29号特异性的RAPD标记。根据其中一个特异片段的测序结果,设计了特异PCR引物,成功获得了条中29号小...
本文应用电镜技术和细胞化学方法,对小麦条锈菌吸器和入侵点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小麦条锈菌吸器由呈管状的颈部和顶端膨大的吸器体组成,颈部壁和吸器体壁相互连贯,均为两层,并且含有多糖物质。在颈部中段存在有一染...
本文应用电镜技术和细胞化学方法,对小麦条锈菌寄主胞间菌丝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观察发现:小麦条锈菌胞间菌丝有两种类型,即具隔膜菌丝和无隔膜菌丝。在胞间菌丝中,多核现象极为普遍。常规染色和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
本文应用电镜和荧光染色技术对小麦条锈菌夏孢子阶段的细胞核相状况进行了系统研究。观察发现夏孢子通常为双核体,夏孢子萌发的芽管可为双核、三核或四核,但仍以双核芽管为主。尽管在胞间菌丝和吸器母细胞中可观察到典...
本文利唱电镜技术研究了小麦条锈菌吸器母细胞的超微特征。观察发现,小麦条锈菌吸器母细胞大部位于胞间菌丝的顶部,但也可形成于两菌丝细胞间,同一菌丝细胞上可着生多个吸器母细胞,吸器母细胞的多核现象较为普遍。吸器...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真菌细胞核的荧光染色是一程序简便、快速而准确的染色技术。作者(1993)在应用荧光染料4,6-Diamidion-2-phemylindol(DAPI)和Hoechest 33258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染色中,虽然菌丝细胞核明显可辩,但不能观...
试验证明,从陇南洛夫林10小麦上所采集的条锈菌标样中所筛选出的4个洛夫林10常温致病菌系,均属同一致病类型,统称为洛10常温致病菌系。洛夫林10常温致病菌系能正常侵染洛夫林10的幼苗和成株,且其致病的适温范围较广(1...
康振生 李振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4年04期 期刊
关键词: 鉴别寄主
下载(166)| 被引(83)
小石口水库属于桑干河流域,位于应县县城东南方向的小石峪河上。水库大坝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46.3 m,总库容317万m3,工程规模为小(一)型,工程等别为Ⅳ等。文章在介绍库区概况的基础上,进行了工程选址、选型与水...
依托国家重点学科 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CNKI文献
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病理学教学团队依托国家重点学科科研优势,形成了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
采用生物学和细胞学方法研究小麦条锈菌的异核作用。不同小种的单孢菌系间的混合接种繁殖筛选出三个新菌系。新菌系的毒性明显不同于相应的原始菌系,新菌系夏孢于芽管的多核率较原始菌系高,这表明三个新菌系是经异核作...
内吸杀菌剂烯唑醇对小麦条锈菌和白粉菌发育影响的研究 CNKI文献
小麦幼苗分别用小麦条锈菌和白粉菌接种3天后,用内吸杀菌剂烯唑醇喷雾施药。电镜观察烯唑醇对条锈菌和白粉菌在寄主上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烯唑醇引起两种病菌和寄主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小麦条锈菌和白粉菌菌丝细...
用荧光染料DAPI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条锈菌夏孢子染核的最适浓度为5μg/mL,染色时间为3min;夏孢子芽管染核的适宜浓度为3μg/mL,染色时间为2~3min。本研究还发现DAPI对分属于5个亚门中的3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孢子(孢子囊...
采用电镜技术研究了小麦雪霉叶枯病菌(Gerlachia nivalis)侵染过程的细胞学特征。电镜观察发现,分生孢子萌发产生的芽管由孢子细胞壁内层延伸而成;病菌侵入寄主体内后,胞间菌丝先在寄主细胞间扩展,随后胞间菌丝侵入坏...
在小麦条锈菌黄色和白色夏孢子菌系混合繁殖的群体中,筛选出一新的白化菌系。新菌系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型明显不同于两原始菌系,其夏孢子芽管的多核率较原始菌系高,这些结果表明该新菌系是经异核作用产生的。本研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