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首钢京唐公司5 500m3特大型高炉生产的特点和目前市场形势,总结了近3年特别是2014年以来首钢京唐公司5 500m3特大型高炉通过实施大矿批冶炼、优化上部装料制度、实施自然镁烧结、开发含钛球等一系列技术提升炼铁系...
基于首钢京唐高炉的生产情况,对炉渣的脱硫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配制不同成分的合成渣样以及不同硫含量的铁样,进行了炉渣黏度试验和脱硫试验,研究了温度以及不同成分对炉渣脱硫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有利于改善炉...
对首钢两座高炉的锌负荷和碱金属负荷进行了研究,其锌负荷分别为497、680 g/t,碱金属负荷分别3.5673、.487 kg/t,均明显高于同行业标准。锌负荷和碱金属负荷偏高已影响高炉正常生产,必须尽快对高炉洗气灰等高锌物料进...
通过分析首钢2号高炉的炉缸工作状态及其影响因素,认为采用炉缸工作活跃指数来指导高炉操作,可以使高炉实现稳定顺行生产与炉缸长寿。
对首钢京唐2号高炉大矿批试验进行了总结按照"稳定边缘、打开中心"的主导装料思路,通过采用大小矿批相配合的装料方式,目前负荷5.44,高炉运行稳定。
对首钢京唐2号高炉中心加焦冶炼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控制中心加焦量、中心加焦角度、矿批、最小矿角、边缘煤气温度等措施,高炉长期稳定顺行,并获得较高的煤气利用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国内特大型高炉的一流...
对首钢京唐2号高炉取消中心加焦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一系列上下部措施,逐步摸索减少中心焦量,最终成功取消中心焦,煤气利用率由之前的50%上升到目前的51%以上。
对首钢2号高炉装料制度调整的经验进行了总结。首钢借助炉顶摄像仪、十字测温装置、高炉煤气连续自动分析等设备,形成了一套高产、低耗、稳定、长寿的装料制度。
对首钢高炉长寿维护经验进行了总结。首钢1、3、4号高炉均已连续安全生产15年以上,主要通过对炉缸水温差的合理控制,稳定高炉冷却水质,及时维护高炉本体受损冷却壁,定期进行高炉炉内喷涂造衬,来提高高炉寿命。
通过热力学计算与京唐两座5500m~3高炉低硅冶炼实践,分析了实现低硅冶炼的途径,讨论了影响[Si]的各个因素,结果表明:低硅冶炼必须在保证铁水质量的前提下,将[Si]控制在0.20%~0.50%。由于大型高炉具有风压高、富氧率高...
对首钢京唐1号高炉喷吹煤粉的粒度组成和不同粒度煤粉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在京唐1号高炉进行放宽煤粉粒径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在高炉生产保持稳定和顺行,原燃料条件基本不变的条件下,放宽煤粉粒径后磨煤机生产能力...
对首钢京唐高炉降低生铁成本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强化原燃料管理,优化炉料结构,调整喷吹煤配比,加强成本管理,优化生产工艺,维护炉况顺稳等措施,达到了改善高炉技术经济指标,降低生铁成本的目的。2012年上半年较...
重点分析了铁口区域的设计、选材以及开铁口的合理深度,并结合首钢高炉实际炉役情况,阐述了炉役末期铁口操作的变化及维护的特点,认为大型高炉为了实现长寿,使用的炮泥应和铁口区域温度分布相匹配,以达到更高的强度。
首钢京唐2号高炉通过采取强化原燃料管理、优化炉料结构、合理搭配喷吹煤、完善喷煤控制程序、控制合适的煤气流、保持合理稳定的操作炉型、活跃炉缸、稳定理论燃烧温度等措施,煤比大幅提高,2012年1月煤比达到了177.6...
对首钢2号高炉炉型管理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采取强化原燃料质量、筛分管理,优化高炉炉体冷却参数,合理分布炉内煤气流,完善炉前出铁管理,以及工长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等措施,是2号高炉炉型合理、稳定的保障。
对首钢2号高炉停炉99天后重新开炉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精心的开炉准备,并加强炉内操作和炉前出铁,2号高炉炉况很快恢复正常。
介绍了首钢调整高炉煤气分布思路"打开中心、稳定边缘"与"稳定中心、照顾边缘"的由来,根据高炉生产实际,提出了煤气分布的衡量标准。举例说明了在实际生产中针对不同高炉,通过对煤气分布形态的判...
随着首钢高炉技术经济指标的提升,原用的送风制度经验公式已不适应于目前的冶炼条件。结合首钢高炉冶炼现状,对送风制度方面的高炉入炉风量、实际风速、鼓风动能及炉缸煤气量、理论燃烧温度、理论实际煤气流速、透气阻...
高炉定量化降料面停炉技术量化了降料面过程的各个阶段及参数控制标准,在降料面阶段对风量水平进行主动控制,保持了降料面过程中的煤气稳定。停炉实践表明,实际操作参数与计划吻合,实现了降料面过程的安全、高效、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