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概述了最近十余年国内外花岗岩研究的进展,列举了一些国内外学者近十年在花岗质岩石成因和大陆演化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突出了岩浆演化精细过程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进展。围绕岩体的累积生长和火山岩-侵入岩之...
花岗岩的起源、形成的物理化学过程、结晶和分异、矿物-化学成分多样性、时空演变等是当前花岗岩研究的主题。矿物微区原位同位素分析,特别是锆石原位微区U-Pb和Hf-O同位素分析,以及岩浆作用的物理过程实验模拟是重要...
华南花岗岩-火山岩具幕式多期次产出的特点,成因类型和形成过程错综复杂。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华南花岗岩-火山岩演化及其成矿作用是有鲜明特色的。近半个世纪的研究,逐步认识了华南花岗岩-火山岩的多样性及其时空分布...
中国东南部的火山活动在早中生代时期仅有很小规模,晚中生代最早的、较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始于中侏罗世早期,至早白垩世是火山岩浆活动的鼎盛期,在近100个Ma的时间内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晚中生代火山-侵入岩,而在新生代则...
安徽铜官山石英闪长岩及其包体锆石U-Pb定年与成因探讨 CNKI文献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的成因与Fe, Cu成矿作用和长江中下游岩石圈动力学演化关系密切. 本文以铜陵地区代表性的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铜官山岩体及其岩石包体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仔细的岩相学研究、矿物化学电...
华南贵东杂岩体单颗粒锆石激光探针ICPMS U-Pb定年及其成岩... CNKI文献
系统的单颗粒锆石激光探针ICPMS U-Pb同位素定年表明,贵东杂岩体是印支期~燕山期多次岩浆侵入形成的复式杂岩体,其中鲁溪岩体(239±5Ma)、下庄岩体(235.8±7.6Ma)是印支期花岗岩;隘子岩体(160.1±6.1Ma)...
佛冈花岗岩基及乌石闪长岩-角闪辉长岩体的形成年龄和起源 CNKI文献
佛冈花岗岩基约6000km2,是南岭地区最大的晚中生代岩基.乌石闪长岩-角闪辉长岩岩体位于佛冈花岗岩基的东北部,它和佛冈花岗岩主体一并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但乌石岩体以低Si(49%~55%),高Fe,Mg,Ca,稀土总量低,Eu,B...
笔者在近年来的中国东南沿海花岗岩成因研究中,注意到下地壳之下的岩石圈地幔与下地壳之间必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认识到壳幔作用的重要形式是发生于壳幔接口的玄武岩浆的底侵作用,它涉及地幔对地壳在“成分”和...
花岗岩中的钾长石巨晶:以南岭佛冈花岗质杂岩体中微斜长石巨... CNKI文献
野外地质观察和岩石显微结构研究表明 ,佛冈花岗质杂岩体中微斜长石巨晶是岩浆结晶的产物 ,不是交代斑晶 ,也不是变斑晶。它们与基质中的微斜长石构成双峰式粒径 ,反映了岩浆的两阶段结晶历史。由于微斜长石是钾长石的...
在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玄武质岩石中陆续找到了来自下地壳的辉长岩质麻粒岩/辉长岩深源捕掳体。本文着重研究了沿海地区广东麒麟新生代玄武质角砾岩筒中的辉长岩质麻粒岩捕掳体,并与内陆湖南道县早中生代玄武质角砾...
利用中国东南部新生代玄武岩中约 2 0 0个深源捕虏体 ,试图认识该区岩石圈地幔的成分特征 ,了解其经历的地幔作用过程 .通过电子探针 (EMP)和激光探针 (LAM ICPMS)微束技术 ,对具代表性的深源捕虏体中的矿物进行了主量...
本文论证了在华南约有97%(面积)的前寒武纪花岗岩是S型花岗岩。它们是华南元古宙碰撞造山带中中酸性岩浆岩的主要岩石类型;但它们的源岩物质和形成方式有三种情况,分别与形成时特定的构造环境相联系。此外,本文还讨论...
本文以广东麒麟玄武质角砾岩筒中的各种岩石包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岩石学研究,按岩石类型将包体划分为四类:即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质麻粒岩、花岗岩和火山-沉积岩,并依据包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它...
滇西澜沧江碰撞带海西-印支期花岗岩类的特征和成因 CNKI文献
临沧岩体,平和街岩体及相伴的片麻状花岗岩带为出露于滇西澜沧江带的海西-印支花岗岩。岩体侵入于前寒武纪火山-沉积变质岩系和晚古生代火山-沉积岩中,片麻状花岗岩与千枚岩逐变过渡。所有花岗岩含有大量包体。这些花...
综述了80年代以来中酸性岩浆岩中岩石包体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残留体、淬冷包体和不混溶包体的基本特征以及模拟实验资料。同时,探讨了尚未彻底解决的有关岩石包体形成机理、模式等问题。
皖南3个著名的强过铝花岗闪长岩岩体,是晚元古代时期以洋壳(包括上覆沉积岩)为主要源岩,经部分熔融形成的侵入体。笔者认为广泛产于其中的岩石包体的成分多种多样,类型复杂,是不同时期岩浆作用的产物,是认识与之相关的...
石马杂岩体,为南京—镇江地区出露面积较大的燕山期花岗质杂岩体,具大量暗色、细粒辉石闪长质-石英闪长质岩石包体,岩浆动力学理论的应用和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杂岩体中的岩石包体是不同成分岩浆大规...
徐夕生 周金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3年01期 期刊
浙东南地区晚中生代“祝村组”的解体:相关火山岩形成时代及... CNKI文献
浙东南沿海小雄盆地中"祝村组"火山岩的年代学研究表明,其形成时代(128Ma)不仅老于其上覆的上火山岩系(110~88Ma),还老于本应在其下伏的九里坪组(122~120Ma)而与区域内西山头组时代相同(130~128Ma)。"...
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火山岩与成矿作用的研究现状,选择研究工作较为薄弱的、最东端的溧水盆地火山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同位素分析,并结合本区4个不同中生代火山盆地火山岩地球化学、岩性地层学资料...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大规模岩浆作用序幕:J_2早期玄武岩 CNKI文献
中国东南部在约205~180Ma之间处于岩浆活动的沉寂期,在随后的180~170Ma的中侏罗世早期则出现了小规模岩浆活动,从而揭开了本区晚中生代大规模长时期岩浆活动的序幕.在这10Ma左右的时间段内形成的火山岩,分布在湘南、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