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教育思想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出现的一种新型教育思潮。它是教育者面临着在经济上以工业化、城市化、效率化为标识的现代化的幻灭和生态问题恶化的凸显为防止和减轻生态危机、对地球以及所有地球之上...
面对日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乡村学校,温德尔·拜瑞倡导以本土为中心的乡村教育哲学。拜瑞认为,乡村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增进个体的幸福,为社区和生态体系谋福祉;乡村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判断力,建立民主化的乡...
绿色消费是一种可持续和负责任的消费,是消费者意识到环境问题之后对实现够买目的和减少环境损耗的有效兼顾。绿色消费反映了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和对生态文明的深层认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
高校的课程大纲是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与学的总体框架,对教与学具有根本性的指导和规范作用。通过对中美高校课程大纲的构成要件和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中国高校课程大纲亟须完善,建议授课教师重视课程大纲的教育性...
影响儿童品德发展的因素很多。如果按照参与互动的人的年龄来划分,可分为成人的影响,同龄人的影响。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历来比较重视成人(主要是教育)对儿童品德发展的影响,而对同龄人之间的影响重视得不够。如...
环境教育研究四十年回顾与展望——以《环境教育杂志》(JEE... CNKI文献
以国际环境教育研究的两大领袖期刊——《环境教育杂志》和《环境教育研究》为例,四十多年的环境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70、80年代以实证的量化研究为主的研究规范化时期,主要关注环境教育变量的识别、预...
社会正义抑或生态正义——批判教育学和生态正义教育学之争 CNKI文献
批判教育学以批判资本主义和工业化、实现社会正义和个人解放为己任,而包华士的生态正义教育学则认为关于社会正义的问题需要在更广泛的生态正义的理论框架下探讨。二者之所以有这样的分歧和论争,是由于他们持有不同的...
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是德育界讨论的热点和共识,然而许多涉及德育向生活世界回归的根本性问题依然晦暗不明。德育研究必须就这些根本问题进行追问,以为德育找到向生活世界回归的根据,并从其中寻求到回归的可行之途。
"儿童哲学"(PhilosophyforChildren)由美国著名哲学家、新泽西蒙特克利尔州立大学教授马修·李普曼博士(MathewLipman)所创建,1969年《HarryStottlemeire'sDiscovery》(中文版题名《聪聪的发现》)的...
面对日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乡村学校课程,生态区域主义者倡导以本土为中心的乡土课程。这种课程的理念是生态和谐,目标是修复我们所栖居的土地。生态区域主义视野下的乡土课程重视学生的体验,跨越了分科知识的界限。其...
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是当前我国德育理论界达成的共识,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西方学界"回归生活世界"观念的影响。在借鉴西方学术成果的时候,有必要考察"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提出的本土特殊语境及其独特的价...
法律视角下的美国基础教育公平——评《“二战”后美国基础... CNKI文献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其他社会公平的基础,世界各国都把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基础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起点,因此成为教育改革的重心所在。"二战"以来,美国联邦政府通过立...
关键词: 基础教育公平 / 《“二战”后美国基础教育公平演进研究——法律的视角》 / 教育质量公平 / 法律视角
下载(315)| 被引(0)
针对乡村学校的日益城市化和工业化,生态区域主义者提出了与本土生态相和谐的乡村教育哲学。乡村教育哲学反对效率至上的工业化、城市化的乡村教育模式,强调生态和谐的教育理念;它以回家而非向上流动作为乡村教育的目...
儿童犯错,谁之过?——哈里斯的群体社会化理论述评 CNKI文献
在中国,绝大多数父母认同的是"子不教,父之过"。在涉及儿童发展的研究领域中,人们一直理所当然地以为,家庭是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环境,其影响的持久性和深刻性是其它环境所无法比拟的。而...
美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包华士在批判近百年来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正义教育学:将教育置于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框架下进行探讨。生态正义教育学的根隐喻是生态,主要关注三个中心问题:环境种族主义;恢复社区...
近年来,不断传出有学校通过组织学生给父母洗脚、跪拜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孝道意识和行为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激烈的争议。褒者认为,这种教育小可以唤醒孩子对父母的感恩意识,大可以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贬者认为,这是一...
品德是指一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动中的表现。品德,就其心理结构来说,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几方面;就其本质...
符号消费是现代社会产品过剩和大众传媒的产物。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城市部分青年群体很快认同并加入了这种消费方式。符号消费对于启示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扩大内需、激活消费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对符号消费的过度追...
个性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或心理格局,是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和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既是一种重要的素质,也是形成其他各种素质的心理基础。个性的发展是指个性品质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包括积极个性品质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