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植物全基因组测序的结果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木本植物全基因组测序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但由于木本植物通常基因组较大,基因组结构较为复杂,在测序、测序后的组装、注释、功能分析等均存在较大的困难。在基因组...
随着新一代基因组测序设备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林木生物技术育种也即将步入后基因组时代。笔者对未来10年林木生物技术育种可能面临的一些重要科学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思考;对林木基因组研究,木材产量和品质形成的遗传调控...
林木组织培养及其工厂化育苗技术,细胞工程种苗工厂化生产新技术,林木体细胞胚胎发生、植株再生和人工种子技术,林木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杂交,体细胞突变体的筛选与利用和林木基因工程育种等是林业面向21世纪的新型产业...
系列研究结果表明:CSBHTP法是生长与材性联合遗传改良实用材性测定取样技术;比重(SG)直接与杉材强度指标紧密相关,比重(SG)和管胞长度(TL)是材性改良的重要性状;杉木种源生长量与纬度呈负相关,SG与经度呈正相关,分布中...
20世纪的生命科学研究对人类科学、文化、经济、政治和生活等各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提出和实施,不仅带动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合,而且推动了许多高新技术的发展...
本文对无性繁殖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地位及其主要优缺点作了评述。尤其对针叶树在混合无性繁殖条件下遗传结构的改变及其后果作了讨论,并提出无性繁殖中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介绍了中国枫香的用途、地理分布 ,指出了中国枫香进行遗传改良的重要意义。分别从优树选择、种子生物学特性、优树子代苗期测定和生长节律观测、优树子代多点区域测定、优树子代叶色变异分析与观赏性新品种选育、新品...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林木生物技术育种的现状与进展.林木组织培养及其工厂化育苗技术,细胞工程种苗工厂化生产新技术,林木体细胞胚胎发生、植株再生和人工种子技术,林木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杂交,体细胞突变体的筛选与利用...
利用改进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和F_1代群体进行杉木的QTL作图 CNKI文献
区间作图和复合区间作图最先是为近交群体而设计的QTL作图方法 ,现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它们应用于林木的F1代群体的QTL作图 ,称为改进的区间作图和复合区间作图法。该方法考虑了林木F1代 1∶1分离位点的信息 ,...
杉木木材材性的遗传和变异研究——Ⅱ.杉木种子园自由授粉子... CNKI文献
研究表明:(1)从28个杉木自由授粉家系来看,家系间和家系内在木材密度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变异性;(2)木材密度的家系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50和0.29,表明该性状受到中等强度的遗传效应所控制;(3)木材密度与材积生长之间存在...
介绍了现代生物技术在林业资源培育和加工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制浆造纸等领域 ;并对现代生物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从种子园、家系、个体三个水平上详细研究了杉木768个无性系扦插生根能力的遗传变异规律。衡量无性系扦插生根能力的4个性状(不定根总数、不定根总长、侧根总数和最长一根不定根长度),在种子园、家系、无性系各个水平...
本文总结、分析了福建省杉木遗传改良的成就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福建省杉木良种工作提出技术对策和建议。
中国枫香多目标育种的研究——Ⅰ中国枫香优树选择 CNKI文献
本文报道了中国枫香优树选择的标准、方法和步骤。现已选出优树90株,其中用材型占60%,绿化型占5.6%,用材、绿化兼用型占34.4%。统计结果表明,黄绿色叶型是中国枫香速生优质的选择指标。同时对中国枫...
在分析杉木16个群体的自由授粉种子胚乳蛋白质24个同功酶基因位点遗传多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估计了遗传多态性与多基因位点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多态性位点占88.00%,每个位点平均有3个等位基因,期望杂合率为...
概述了原位杂交技术的各种方法及其运用条件,分析在林木染色体水平和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进展。该项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1)鉴别种内和种间染色体间的差异,构建核型;2)探索种的起源和进化;3)结合荧光带纹研究基因组结构、...
施季森 洑香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0年01期 期刊
关键词: 原位杂交(ISH) / 荧光原位杂交(FISH) / 荧光显带
下载(238)| 被引(10)
14年左右杉木种子园经高强度营林性疏伐(伐去40%~50%)后连续两年测定了疏伐区和对照区(未疏伐)微生态因子和母树的生物学反应。结果表明,疏伐后明显改善了种子园内微生态环境,降低了相对湿度和提高了撒...
保护森林 根治水患——'98长江特大洪水成因及森林减灾对策 CNKI文献
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的形成有多种诱因,长江洪水祸在水虐,根在毁林。社会重大变革过程中破坏了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忽视了自然环境的保护,森林资源和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进而引发严重的水土...
施季森 张金池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8年04期 期刊
人类生存、经济的发展必然要以消耗更多的自然资源为代价,关键是如何使得付出的代价最小。可持续发展中生态重构的思想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生态重构主要涉及到重新配置资源的利用方式,重构组分和经济组分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