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秋季学期始,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开办"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邀请当代国内外著名学者围绕中国与世界的"农政变迁""发展转型"两大主题阐发其卓越的研究...
中国在传统社会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郡县国家"为核心特征的国家治理体系,其以中原农耕乡土社会的"郡县制度"为主导和针对边疆游牧流动社会的"盟旗制度"为补充。"郡县国家"有四...
郡县中国与当代国家治理针对"郡县制传统与当代中国治理"这个主题,我简要谈以下几点思考:第一,郡县制传统与当代中国的治理。第一个核心词我认为是"传统"。何为"传统"?历史上发生过,且...
在改革开放即将迈进第四个十年之际,对其进行回顾和理解是十分必要的。改革开放千头万绪,我们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的回顾,只能择其一面进行重点论述。在这里,笔者主要就改革开放与土地制度的深刻联系进行一些梳理和讨论,...
一切学术研究都始自问题,所有的理论创新皆源于发问本身。所谓问题就是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反差引起的心理困惑。据此可将问题分为三类:理论与现实的差异、政策与实践之间的差异、在同类事物比较中的差异。由困惑上升到焦...
涂尔干社会理论的核心是致力于寻找现代社会秩序的生成路径,随着宗教、家庭等传统社会联结纽带的式微,现代社会呈现失范的病态。涂尔干认为,惟有社会才能取代宗教、家庭等共同体组织成为现代社会的联结纽带并赋予个体...
中西方围绕治国理政的争论长期被"政体问题"所困扰,这种问题意识和困惑最早始自明末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自利玛窦以降,西方四百年来长期无法有效归类中国的政体,形成持久的困惑。治理为本是中国的政治...
道德个人的生成路径——基于涂尔干与鲍曼社会理论的分析 CNKI文献
自孔德以降,社会秩序成为社会学者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虽然解释社会的角度不同,但都意识到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个体化的社会,"社会秩序何以可能"的发问方式也逐渐转变为"如何在高度个体化时代实现社...
以制度研究推进话语体系重建——简论文明复兴与21世纪问题 CNKI文献
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崛起与中华文明的复兴是21世纪最重大的变化。2002~2010年,一方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国内舆论处于"狼来了"、"与狼共舞"的惊慌之中,另一方面,中国GDP高速且平缓增长,连续超...
最近几年来,与中国极具相似之处的印度是以中国为标准,把中国六十年的发展经验作为观照他们现实的尺度。印度学者以中国为背景,认为中印两国现代化道路的不同,主要源自于两国不同的土地制度。中国自1950年开始实施的土...
历史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重温宋以来的乡村组织重建 CNKI文献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宋以来,由于地权出现高度分散和高度流转之势,市场经济冲击的社会呈现高度流动、高度分化之态,乡村组织的重建便成为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仁人志士从设族田、建祠堂、修族谱、树...
传统乡村的社会文化特征:人情与关系网——一个浙北村落的微... CNKI文献
近十年来,人们忙于制定数百上千种法律、法规,试图使社会生活走向法制的轨道,人们也忙于把现代管理制度引入行政、经济和事业部门,试图提高工作效率,但人们很快发现,这些匆忙制定的法律法规和同样匆忙引进的管理制度不...
"返回国情,返回实政,返回历史"中国共产党需要时代叙事何谓时代叙事?"时代"是指我们这代人所处的历史时间段而言的,时代的主体是人民,范围是国家。当然时代也可以指人类所处的时代,但是我们重点关...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未来数十年中国农村的发展,提出了纲领性的意见,其中农村土地制度是《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国内外部分学者和媒体炒作...
社会建设的概念在我国很晚才被提出来,这意味着社会被重新发现和理解。明确社会在哪里,这是社会建设的首要问题。伴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社会问题和矛盾大量涌现,这为社会建设提供了一种理解思...
减负有效 增收乏力——论中国农民收入的生长空间 CNKI文献
如果以2020年为一时间节点,思考中国农民未来收入的生长空间,可以说,2003年特别是2004年以来惠农政策的积极实施,的确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然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比照日本经验,逐一考察中国农民...
中国的土地制度为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及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廉价的土地。此种农地征用补偿制度,对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重大且深远的影响,这突出表现为以"物"为中心的城市化。农地征用...
今天,我主要汇报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与《黄河边的中国》有关,主要谈一谈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三农问题,算是这本书的写作背景;第二个问题是《黄河边的中国》一书所反映的三农问题是如何一步步得以缓解的,也就是国家解决...
在改革开放即将迈进第四个十年之际,对其进行回顾和理解是十分必要的。改革开放千头万绪,我们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的回顾,只能择其一面进行重点论述。在这里,笔者主要就改革开放与土地制度的深刻联系进行一些梳理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