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任楼煤矿首采面曾因隐伏导水陷落柱突水,引发淹井灾害,造成3.5亿元的重大经济损失。治水复矿后,1999年又在7218工作面机巷迎头出现淋水,初始水量不大,但依据水温、水质快速判识突水通道是隐伏导水陷落柱,运用物...
皖北矿区任楼煤矿在认真吸取7222面特大水害淹井教训的基础上,应用水文地质综合分析方法快速判识水源、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综合探查方法确定隐伏陷落柱的位置、注浆堵水建造"止水塞(帽)"的方法封堵陷落柱导...
任楼煤矿F_3、F_4断层带岩体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含导水性研究 CNKI文献
本文系统地的分析了任楼煤矿F3、F4断层的工程控制概况、断层带岩石的力学性质及水理性质,以及断层落差随深度的变化特征;探测了F3断层影响带宽度;探讨了F、F断层不含水、不导水的原因,为断层防水煤柱合理留设提供了科...
将地面瞬变电磁法应用于煤矿井下,探测任楼煤矿某工作面底板导水陷落柱的形态及位置,并对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技术、资料解释结果和矿井瞬变电磁法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应用效果证明矿井瞬变电磁法技术对探测煤层底板导水...
皖北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区各矿不同程度存在含导水岩溶陷落柱、松散层底部含水层、煤层底板太原群灰岩含水层、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等充水因素,影响矿区安全生产。集团公司提出"控水开采"新理念,...
在新区矿井样本少的条件下,多类判别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特别是发生过突水淹井的煤矿,各含水层的地下水有了一定的混合,判别水源就更为困难。因此需要一种快速、有效、准确的判别方法,对水源逐对辨别,并按概率最...
为解决皖北矿区的水害,文章介绍了皖北矿区主要水害问题,阐述了皖北矿区应对水害问题所采取的关键技术为:松散强含水层下煤层安全开采成套技术,底板承压灰岩水上治控技术体系,隐伏陷落柱预测与治理技术,水害预测预警及...
基于多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采用遥感技术动态监测皖北刘桥矿区近20 a来土地覆盖变化、塌陷积水区水深及分布和水环境富营养化状态。监测结果表明:2012年矿区塌陷积水面积已达到研究区总面积的23.86%,最大积水水深超过...
系统地分析了任楼井田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岩溶陷落柱的形态特征 ,指出了岩溶陷落柱形成的构造控制作用 ,对任楼矿陷落柱发育情况进行了预测 ,为矿井岩溶水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为深入分析底板导水通道的演化形成过程及承压水导升规律,自主研制了底板承压水导升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承压水加载系统、承压水导升系统组成。试验结果表明:承压水导升监测系统不仅可以较为精准地模拟含水层对底板岩体...
在分析我国矿井水水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当前广泛应用的矿井水资源化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涵盖洁净、悬浮物、高矿化度、酸性和特殊污染物5种类型。进而指出,开展矿井水水质特征研究、井下新工艺技术应用和矿井水处理新型...
针对淮北矿区山西组煤层开采底板灰岩水害特点,指出了适合矿区底板水害预测预报方法,探讨了疏水降压、局部加固与含水层改造等底板水害防治技术的适用条件与实施效果,提出了工作面底板灰岩水防治的技术路线,即:预测、...
皖北矿区位于淮北煤田开采区,开采华北型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中的煤层。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区各矿不同程度存在含导水岩溶陷落柱、松散层底部含水层、煤层底板太原群灰岩含水层、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等充水...
淮北矿区任楼井田主要突水含水层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规律研究 CNKI文献
本文在淮北矿区任楼煤矿系统布置地下水取样点,采取同一时间的四个主要突水含水层水样,测试其水化学指标,并与建井初期水化学监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煤矿开采引起的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规律,为更好地进行煤矿防...
针对淮北矿区山西组煤层开采底板灰岩水害特点,指出了适合矿区底板水害预测预报方法,探讨了疏水降压、局部加固与含水层改造等底板水害防治技术的适用条件与实施效果,提出了工作面底板灰岩水防治的技术路线,即预测、探...
针对卧龙湖煤矿由于地面瓦斯抽放孔套管错断导致8101工作面顶板异常出水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突水机理进行探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随着工作面推进,顶板瓦斯抽放孔围岩的应力、位移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对淮北矿区深部太灰水害现状的分析,阐述了矿区水害的威胁程度,提出了适合矿区的太灰水害预测预报技术,指出了矿区底板灰岩水害的预测预报主要有"突水系数"、"下三带"及经验法等技术方法。研...
巨厚含水松散层下放顶煤开采提高回采上限的可行性研究 CNKI文献
通过对综放工作面防水煤岩柱质量及松散层底部含隔水性的试验分析研究,论证了提高回采上限的可行性,使煤柱高度缩小了17m,解放原定压煤4.6万t
本文详细地研究了任楼煤矿基岩风化带的工程地质特征,重点探讨了风化带厚度及其分布规律、风化带内岩石的岩性特征和矿物成分等,为合理确定回采上限和留设防水煤 (岩 )柱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