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性小农"、超边际经济学等理论,建立了农户耕地集约利用解释的理论框架。构建了集约利用度指数(CII)和驱动力模型,分析了1996-2008年中国省域的耕地集约利用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耕地...
“一带一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经济理念创新 CNKI文献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立意高远,构思恢弘,运作睿智,其中贯彻着一系列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经济理念创新。在经济活动起点、经济机制、运作方式、运作规则和运作结果等方面,中华传统文化与...
2014年,中国金融在有效支持了经济金融运行"稳中求进"的过程中,存在着债务率进一步提高、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不降反升、金融为自己服务的比重继续上升、金融运行险象环生和不规范的金融运作乱象丛生等问题。2...
市场化债转股是2017年中国推出的降低企业杠杆率的一个重要举措。与1999年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过程中的债转股相比,此轮债转股在操作目的、内在机理、市场条件、对象企业、对象资产和操作灵活程度等方面都有着新的特...
金融脱实向虚的内在机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 CNKI文献
金融脱实向虚是一个复杂的现象。近年来,中国经济运行中发生的是资金的脱实向虚。其直接成因在于,PPI持续负增长引致的实体经济面企业资产利润率降低和波动;深层成因在于,受体制机制制约,经济结构中的短板产业未能得到...
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有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从未中断。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围绕危机肇因以及发达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国际经济效应的争论使得这一话题再度趋向炽热,并与人民币国际化的...
2012年以后,在互联网金融将颠覆传统金融的热议中,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进入了高峰期,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将其列为发展的重点项目。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在概念上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在功能上并无颠覆金融的可能,在机制上更多...
农业地理集聚是有效实现农业分工的空间组织形态。以畜牧业为例,采用基尼系数、专业化指数、产业集中度和产业平均集聚率等指标与模型,分析了畜牧业地理集聚的发展特征、演变态势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980—2011年...
农村空心化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障碍因素。影响农村空心化演进的主要因素包括资源环境禀赋、农业生产发展、城镇化与工业化推进、社会文化变迁、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计多元化转型、户籍制度、土地利用制...
中国经济已迈入新时代,但城乡间金融发展的不平衡、金融为"三农"服务的不充分,严重制约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要破解这些不平衡不充分难题,需要跳出"融资"的思维框架,综合...
发展草食家畜养殖是推动中国耗粮型畜牧业向节粮型畜牧业转型、解决人畜争粮矛盾的关键。本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和计量模型方法,系统考察了中国草食家畜养殖的时序变化过程、地理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肉牛产业为例,采用Gompertz模型、基尼系数及空间计量模型,从全国和省域两个尺度上系统考察肉牛产业发展的阶段及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980—2011年我国牛肉产量增长幅度大、阶段性特征明显,整体上呈现出波动上升...
关键词: 肉牛产业 / 发展阶段 / 空间格局 / Gompertz模型
下载(837)| 被引(24)
以债务总额/GDP的方法计算杠杆率并不科学,可能给"去杠杆"实践以误导。从内在机理上说,计量杠杆率的合理公式应为资产负债率。实体企业在经营运作过程中,由于商业往来和金融交易,必然发生负债,因此,"去...
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机理分析:2001-2010 CNKI文献
本文对2001—2010年10年间中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和中间目标的实现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10年间尽管发生了3次幅度较高的物价上涨,但它们均非由货币政策较宽松引致。因此,在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国货...
土地利用的多功能性决定了土地利用效益的多样化。通过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效益测度指数与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探讨了环渤海地区县域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耦合格局及其协调发展特征。...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工具的操作机理:2001—2010 CNKI文献
对2001—2010年间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进行系统分析,可以发现,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人行债券在整体上并无紧缩效应,提高存贷款利率有着信贷扩张效应,与这些政策手段相比,调控新增贷款规模的有效性最高。&quo...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响应机理与调控——以东部沿海... CNKI文献
从时空过程耦合、形态与动力共轭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响应机理与调控模式。首先提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响应强度的概念,构建了响应强度模型与机理模型,揭示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
系统回顾了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以来,中国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及主体变迁的过程。采用工具变量法等定量方法,对农业经营制度变化进行量化,并识别主体变迁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中国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及主体变迁具有明显的阶...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中国金融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探索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建设时期、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构建时期。中国金融发展的成就主要表现为:有效推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