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思维这个概念 ,是作者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中 ,特别是在研究中国传统思维的特征中经过升华而提出来的。象思维之象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观之 ,它的成熟表现形式 ,就是《周易》中的卦象以及道家的道象 ,也包括禅宗...
关键词: 象思维 / 概念思维(逻辑思维) / 创造(创生) / 中止概念思维
下载(2562)| 被引(91)
重新打开被西方中心论长期遮蔽的"象思维",是把握中国传统经典本真的需要。"象思维"是人类最本原的思维,是前语言、前逻辑的思维,又是富于原创性的思维。语言逻辑都经过"象思维"孕育而...
“象思维”是对中国传统思维本质内涵和基本特征的概括,其首先体现为《周易》的“观物取象”和“象以尽意”。悟性的“象思维”是比西方理性的概念思维更为本原性的思维,它的动态整体性和诗意的灵动性是开启一切原发创...
"象思维"是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基本内涵和特征的概括。这种思维方式是由中国思想文化最高理念的性质即非实体性所决定的。与西方由其实体性最高理念所决定的理性的逻辑的概念思维方式不同,"象思维&quo...
主客二分的对象化思维模式,遮蔽了对“主体”本身领悟的可能性。“主体性”肇始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在德国古典唯心论那里展示为“自我意识的运动”。“主体性”积淀和涵盖全部人性,应当超越德国古典唯心论。作...
一在反思上世纪初到如今的中国文化发展时, 首先感到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如何才能正确领会和诠释中国先贤的经典并接受其启迪?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降, 随着西学东渐, 理性的逻辑的概念思维方式及其话语逐渐取代了...
20世纪初以降,自从教育制度西化之后,在开启科学思维理性之窗时,却关闭了自己"象思维"的悟性之窗,致使中国学人陷入失去主体话语境地。后来几代学人,由于只有单一科学思维理性,以至于不能真正进入和领会中国...
“上帝死了,道还在!”——论精神危机和道思的魅力及其现代... CNKI文献
本文从先民“灵魂不死”观念产生所开辟的超感官世界出发,对一般宗教神观念与基督教上帝观念的共性,对上帝、天国的意蕴,以及对“上帝死了”的意蕴——世界性的精神危机,都做出了具有启迪性的论述。同时,通过中西哲思...
Buck-Boost型多端口变换器建模与功率管理研究 CNKI文献
多端口变换器(Multiport Power Electronic Interface,MPEI)是直流微电网络中的有源节点,可以将分布式能源及其必要的储能设备结合,实现发电、储能、用电过程的综合控制和统一管理。本研究以连接光伏能源、储能装置和...
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包含外在感知之象、内在感知之象,把握某种小宇宙整体内涵的气象或意象,乃至本原之象或大宇宙整体之象等等无限丰富的层次。“象思维”的显著特点表现为“象的流动和转化”,即象在...
"易道"的根本在于,观物取象,并进而在象的流动与转化中洞察出卦象,由卦象以尽意。"象思维"的本质在于"非实体性",而这种非实体性使《周易》的象思维具有"原发创生"性,并且表...
在目前关于异化问题的讨论中,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之前的异化理论,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这种探讨有助于我们认识今天种种异化理论的思想根源,在特定意义上,也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马克思的异化观点。但是,为了...
庄子破“待”追求“无待”的批判精神 ,曾被贬为阿Q主义和虚无主义。但庄子所解构的“待” ,作为“礼乐文化”的异化 ,不仅实实在在 ,而且极为深刻 ,醒世千古。庄子解构性的批判具有“后现代性” ,但又不能归结为“后...
陈云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陈云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在七十余年的革命活动中,陈云为中国新民主主义...
虽然《论语》的记载表明:“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下引《论语》只注篇名).但是,《论语》记载孔子谈仁的话又相当多。这至少表明,仁在当时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高难问题。孔子虽然“罕言”,其弟子却不...
所谓"原型",《辞海》是这样注释的:"亦称‘模特儿’,文艺创作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具有特征的真实的人。运用原型是进行典型化的方法之一,作者必须熟悉原型,对原型进行概括、提炼和加工,才...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提出过两个著名论断,即"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和"党指挥枪"。可见,毛泽东对"枪"的作用有着深刻而独到的理解。但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毛泽东却很少用枪。下面就把...
西方新史学与后现代主义思潮同步,是在史学领域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或逻各斯中心主义的颠覆。所谓微观史学之"碎片化",不过是打破宏大叙事独尊的僵化,使史学多元化。就破除文学与史学不可逾越的界限而言,有些...
五四运动是1919年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