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实测降水量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统计方法分析了华南秋旱及其相关的环流异常特征。结果发现,华南秋旱以全区性的干旱出现居多。华南秋旱事件对应的同期海温异常分布型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热带中东太平洋的负...
准双周振荡对2010年10月海南持续性暴雨的影响 CNKI文献
2010年10月海南发生了自1951年以来最严重的持续性暴雨灾害。对该持续性暴雨事件的天气特征以及大气准双周振荡对其的影响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10月海南发生的两次暴雨过程都与热带辐合带的低压系统有关。...
青藏高原东部和西太平洋暖池区大气热源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 CNKI文献
利用1951~200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大气热源,并对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异常和西太平洋暖池区大气热源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作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如果高原东部夏季大气热源显著偏强(偏弱)...
印度洋-太平洋各季海温年际变异模的相关性及其与我国夏季降... CNKI文献
用1958~1998年NCEP再分析资料、Reynolds海温及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分析了印度洋-太平洋不同季节海温年际变异的主要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探讨了夏季亚澳季风区海温异常型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
大学本科学生的专业知识的获取能力、应用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学本科教育中重要的内涵,它可体现在本科学生的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本文以《动力气象学》课程为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改革探索,尤其...
初夏东亚-太平洋大气热源与长江流域及邻近地区7、8月降水异... CNKI文献
用1958~200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国160站降水量及1958~1998年月平均海温资料分析了中国夏季相邻月份降水异常型的相关特征,及其与大气热源的关系和相关物理过程。结果表明,7月长江流域的降水异常与8月长江和黄河...
利用1951-2006年实测降水量资料,通过统计方法分析了华南各季节降水量的时空变化及季节干旱特征。结果发现,各季降水量总体上在华南区域空间尺度上有显著的同号变化关系。华南夏季降水量的距平幅度增大,并有增多的长期...
1998年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近地区大气热源与南海夏季风建立... CNKI文献
利用 1998年 5 8月南海季风试验期间的站点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 ,计算了大气热源和水汽汇 ,并分析了南海季风爆发前后季风区对流层温度演变及其热力机制。结果表明 :南海夏季风的爆发与季风区对流层中高层南北温...
南海及周边地区晚春初夏降水变异关联主模态及其机理 CNKI文献
基于近38年的观测资料,对南海及周边地区5、6份降水变异关联主模态及其机理进行了统计诊断分析。南海及周边地区5、6月份降水的第一关联主模态反映出5、6月的降水变异的空间分布相似,即中南半岛、南海及菲律宾海均为同...
东亚经向热力差异与华南夏季风及降水年际变化的关系 CNKI文献
利用多年海表温度和中国测站近地面温度及降水资料,分析了夏季东亚地区经向热力差异的年际变化与华南夏季降水及华南夏季风环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地表气温偏高(低),华南偏低(高),则华南降...
1998年5~8月青藏高原东部和邻近地区大气热源日变化特征及... CNKI文献
利用 1998年 5~ 8月“南海季风试验”期间观测站的探空及地面资料 ,计算并分析了高原及邻近地区大尺度大气热源和水汽汇的日变化特征及其与高原环流的关系。初步结果表明 :中南半岛—高原东部的大气热源在早上弱 ,傍...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日变化对亚洲季风区大气环流的影响 CNKI文献
利用1982~1996年每天两次的NCEP再分析资料,研究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的日变化对亚洲季风区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的日变化是引起亚洲季风区大气环流日变化的主要因子。青藏高原地区、阿拉伯海、孟加...
用1958-2004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华南年平均大尺度大气水汽汇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华南地区年平均水汽汇的主要变异区在华南中、东部地区以及华南西南地区。华南中、东部的年平均水汽...
本文利用36年月平均地表气温和月降水量资料来探讨华南地区的气候季节的划分,发现用温度和降水组成的矢量场对华南气候进行季节划分比单用温度或降水量场来划分要合适一些,所得结果与人们习惯的根据太阳辐射变化而...
本工作利用1958-2000年共4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全球逐日的大气显热源,并处理成月平均资料,及利用我国160站1951-2000年的逐月降水资料和1958-1998年月平均海温资料,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大气热源的季节突...
对1950-2000年平均的亚澳季风区大气热源的季节演变和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亚澳季风区热带低纬的大气热源区随季节由冬到夏而自南半球向北半球移动,在盛夏达到最北,强度也最强,并在春末与北半球中纬度的热源区...
The Impact of Atmospheric Heat Sources over the Easter... CNKI文献
The variability of the summer rainfall over China is analyzed using the EOF procedure with a new parameter (namely, mode station variance percentage) based on 1951-2000 summer rainfall data from 160 ...
用1958~2004年实测降雨量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广东地区大尺度水汽汇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水汽通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气候平均而言,广东春夏季大气向地面输送较多水资源,秋季地气间相互交换的水...
用1958—2004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华南秋季大尺度大气水汽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南中西部、东部地区是华南秋季水汽汇的2个主要变异中心区。华南中西部地区秋季水汽汇与该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