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农村与农民(1927—1937)——以赋税与灾荒为研究... CNKI文献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至全面抗战前十年间,对农村的治理出现严重问题。主要表现为:赋税繁苛,长期过度剥夺农村;防灾、治灾、救灾基础建设严重被忽视而极其薄弱,农业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大为降低,农村连年遍地灾荒。苛政"...
五四前后,时人关注的重要政治焦点问题,就是军阀政治这一现实问题,因为军阀问题,已成为困扰那个时代发展的重要难题。在时人看来,军阀问题的表现,一是军阀干政弄权之乱导致国家纲纪、政治道德败坏;二是军阀各割据一方...
“五四”前后陈独秀对“封建”意涵的探索——中共“反封建... CNKI文献
推翻晚清帝制、民国建立后,政治并未像辛亥革命者所期盼的那样使人民永享太平,反呈政纲失序、军人乱政、国家分裂的危险境地。在此情景下,胸怀拯救民族、改造国家的"新青年"知识分子逐渐积聚到一起,其中一部...
学界对于梁启超政治思想重点关注的是他的"开明专制"论和他的民主思想,即"立"的方面的研究;而对他"破"的方面即其长期对专制体制的批判乃至坚决否定的历史面相,研究还十分薄弱。通过研...
"封建"概念在中共民主革命时期理论建构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共在建党之际,从世界革命的视野和历史发展序列中,探讨了军阀的"封建"性质,主要进行反"封建军阀"的革命斗争,其意涵主要体...
省制作为地方最高管理层级,元代以后在国家治理结构中已经具有不可移动、不能移动的层级功能,对于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和国家的统一,有着不可代替的重大管理作用。然而,近代以降,由于中国从社会到国家处于从传统到现代...
全面抗战前央地关系视域下的南京国民政府省制变革 CNKI文献
全面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省制变革是近代中国省制变革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大体经历了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省区分治与权势平衡、二次北伐完成后关于省财权人事权和军事权的央地博弈与武力纷争、中原大战后集权...
中共成立初期,地方组织开始只是在一些有新兴工业的都市设置支部。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又逐步设置了地委和区委。在国民党发动四一二政变、革命面临严峻危机的时刻,中共把省委制运用到党的组织体系中。中共省委制是中...
一般认为,国民党的腐败是抗战胜利以后发生的问题。事实上,南京国民政府是在背弃国民革命及其精神的基础上而建立的,由于缺乏政治信仰,其政权建立后很快从上层到下层形成了腐败之风。整体看来,蒋介石在全面抗战前对国...
民初舆论对军阀现象成因的追问和探讨,一是从军阀自身的角度,有军阀历史裂变说、军阀私心私欲说,以及军阀间相互利用与平衡消长而致衍生说;二是从人民的角度,有人民未尽主人之责说、未养成自治能力说和受专制压迫太久...
暗地开花:冀鲁豫根据地困难时期中共对伪军的争取 CNKI文献
盘踞在冀鲁豫根据地周边的大批伪军,是根据地生存发展的严重威胁。特别是到了根据地最困难时期,伪军数量成倍增加,对根据地进行包围封锁和步步蚕食,根据地形势日趋严峻。为挽救危局,中共适时转变斗争策略,对伪军进行争...
1942年10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调派黄敬任冀鲁豫区党委书记。他到任后,围绕边区的民主民生运动,针对冀鲁豫边区的群众工作,就树立坚定的群众观念、群众动员工作的方法和策略以及群众动员工作中存在的偏差等方面,提出...
五四前后,一方面是思想激荡的革新时代,另一方面是军人干政乱政的纷争时代。在此背景下,新兴力量快速发展并占据思想主导地位,向军阀势力及其统治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和"进攻",尤其是对军阀特性的认识与批判,清...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朱希祖随中央大学由南京迁往重庆。在寓居重庆期间,朱希祖受国内战局影响,不得不忍受亲人离散、老友蒙难、藏书失散等种种痛苦。但他却在这苦闷的生活情境之中体现出了一个中国文人的家国情怀。朱...
从晚清至民初省与中央的关系看,在省与中央权力的博弈中,往往因特定时势造成省权不断突破原有制度约束而愈来愈膨胀进而形成新的权力运行模式的趋势。整体上看,这种发展轨迹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晚清时期,在内外...
北洋时期军阀纷争局面形成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国家缺乏能够领导和控制全国的政治中心力量。由于缺乏国家强有力的政治中心力量的控制,国家的军事权力陷于局部化和地方化,军事力量陷于纷争和割据状态。这种纷争和割据是...
行政督察专员制度是南京政府于20世纪30年代初所创设、后逐渐在国共各治区推行和实施的地方层级制度,对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制度也产生重要影响。该制在民国时期随着国内局势的重大变化,在抗战以前、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以...
中共是具有使命自觉意识的政党,从其成立之际,即有明确的历史使命,且始终为实现其使命而奋斗。关于中共在近代革命的使命问题,本文拟从如下三个方面加以讨论和分析,不当之处,请识者教正。一在近代"中华民族到了最...
古今中外历史一再昭示:得民心者得天下。而要得民心,关键是执政者必须处理好与人民的关系,尤其是与人民关系最为密切的民生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在决策重大政治、军事和外交等问题的同时,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