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列车—线路—桥梁耦合振动理论及应用研究 CNKI文献
高速铁路以其速度快、运能大、能耗低、污染轻、占地少以及安全舒适等综合优势,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在跟踪研究国外高速铁路技术、积极规划高速铁路的同时,通过新建快速客运专线、大力加强既有线的技术改造...
建立车辆-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模拟落轴试验荷载条件,分析轨下刚度与块下刚度的匹配关系,得出轨下刚度与块下刚度的合理取值范围。在轨道刚度确定的前提下,提出不同运营条件下满足动态轨距扩大限值的...
关键词: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 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 / 结构参数 / 优化设计
下载(832)| 被引(58)
应用列车-线路耦合动力学理论,分析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关键设计参数,包括设计轮重、疲劳检算轮重、轨道合理刚度、路桥过渡段路基面支承刚度、路基不均匀沉降、轨面变形折角及钢轨挠度变化率.结果表明:设计轮重可取为...
蔡成标 徐鹏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0年04期 期刊
关键词: 高路铁路 / 无砟轨道 / 列车-线路耦合动力学 / 设计参数
下载(873)| 被引(59)
根据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列车与路基上无碴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模型中将钢轨视为弹性点支承基础上的Bernoulli-Euler梁,将轨道板及混凝土底座视为弹性基础上的弹性薄板.推导了路基上无碴轨道的运动方程...
遂渝线是客货共线铁路,客车最高速度为200 km.h-1、货车最高速度为120 km.h-1。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在各种列车运营条件下,对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内路基上板式轨道进行动力学性能分析评估。分析结果表明:速度...
应用列车-线路耦合动力学理论及仿真软件,分析了高速运营线路轮轨系统动力学响应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采用我国典型高速车辆及无砟轨道结构,系统分析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不平顺谱对轮轨动作用力大小及统...
蔡成标 朱胜阳...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14年07期 期刊
关键词: 高速铁路 / 无砟轨道 / 不平顺谱 /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下载(317)| 被引(5)
运用轮轨关系,建立高速列车—板式轨道—桥梁系统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运用列车—线路—桥梁动力学仿真通用软件TTBSIM,分析高速列车以不同速度通过桥梁时,机车车辆、板式轨道及桥梁的动力特性。结果表明,桥上板式轨道...
客运专线有砟轨道及无砟轨道道岔区的轨道刚度约是区间线路的2~3倍,差别较大,均需要通过设置轨道刚度过渡段来减轻轮轨动力作用,改善行车的平稳性。从保证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降低对轨下基础动力冲击作用的角度,提出...
研究目的:研究建立无砟轨道结构动力学性能评估的方法和手段。研究方法:应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列车-无砟轨道空间耦合振动模型,从而导出弹性地基上轨道板的运动方程;应用开发的无砟轨道动力学仿真软件TRAC...
在简要介绍法国、德国及日本高速铁路受电弓和接触网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各类接触网和受电弓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开发了其数值模拟软件,并应用此软件分析了简单链形悬挂、弹性链形悬挂以及双链形悬挂的振动特性。...
将轨道结构、桥梁及墩台基础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建立了桥上无缝线路纵向附加力计算的有限元模型,以京沪高速铁路中两座特大桥为例,研究了桥上无缝线路钢轨温度附加力、挠曲附加力的分布及其对桥梁墩台的传递规律,同时还...
建立了高速列车-框架型板式轨道的动力学模型。基于弹性薄板振动理论和加权余量法,推导了框架型轨道板关于振型坐标的常微分方程。对比分析了运行速度为300 km/h的CRH 2-300动车组作用下框架型和平板型板式轨道动力响...
建立了列车与路桥过渡段动力特性分析模型 ,确定了一套轨道过渡段动力特性的评价指标 ,分析了由基础沉降差引起的钢轨初始变形以及行车方向、行车速度对轮轨系统动力性能的影响 ,提出了确定路桥过渡段长度的方法
为尽快解决轨道的安全管理,本文对至今尚未被确定的轨道几何不平顺的安全限值,从车辆-轨道系统耦合动力学方面进行了分析。
以秦沈客运专线运营条件为基础 ,建立了包括高速列车 -板式轨道 -桥梁、高速列车 -长轨枕埋入式无碴轨道 -桥梁的两种车线桥系统垂向耦合振动模型 ,分析了高速列车以 2 0 0 km/ h、2 5 0 km/ h、30 0 km/ h速度通过高...
简要介绍了法国、德国及日本高速铁路受电弓和接触网结构。建立了各类接触网的欧拉梁-集中质量模型及受电弓的框架模型,开发了其数值模拟软件。应用此软件分析了简单链形悬挂、弹性链形悬挂以及双链形悬挂的振动特性...
蔡成标 翟婉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1997年05期 期刊
建立两类不同轨下基础轨道连接的动力特性分析计算模型 ,确定了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 ,分析由轨下基础沉降差引起的钢轨初始变形以及行车方向、行车速度和轨道刚度变化对轮轨系统动力性能的影响 ,提出确定轨道过渡段长度...
将铁路机车、轨道、桥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建立了其垂向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编制了计算程序,并研究了机车过桥的动力学特性及其对受电弓-接触网系统动力性能的影响、桥上轨道与土路基轨道间的动力不平顺对机车振动...
蔡成标 翟婉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1997年06期 期刊
无缝道岔是发展超长无缝线路的关键技术,而道岔区导轨、基本轨纵向力分布和位移的计算则是无缝道岔设计的先决条件。本文提出固定辙叉单开道岔和可动心轨单开道岔钢轨纵向力及位移计算的力学模型,编制了实用计算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