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及生态城市的建设,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是我国城市自然式雨洪管控的核心手段。首先对国外发达国家的雨洪管理和技术应用进行了论述,然后,对海绵城市及其相关理论(最佳管理措施、低影响开发和绿...
海绵城市建设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对策,是解决城市洪涝灾害和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是城市生态系统稳定,优化城市生态体系,城市生态健康的重要举措。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发达国家针对城市水环境...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新时期重要的国策,人居环境改善是目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上海乡村环境优化为目标,通过问卷调查和典型乡镇的景观学调查,得出了上海乡村的景观意象特征、乡村景观空间类型与环境特征,在此基...
生态设计是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生态设计是随着全球工业化速度加快、环境问题日益凸现、自然资源短缺和生存危机加剧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问题反思、理论探索、理论发展...
论述了城市绿色廊道的特征和作用 ,据此 ,将城市绿色廊道分为绿带廊道、绿色道路廊道和绿色河流廊道三大类型 ,并从绿色廊道的规模、结构、绿色廊道网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选取了绿地景观构成、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最小距离指数、景观连接度指数和景观分维数等景观生态学指标对上海市建成区范围内的 77个公园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 ,上海城市公园绿地总体上趋于随机分...
本文在论述了城市绿地概念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及城市绿地发展的不同阶段中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水平的差异,将城市绿地的发展演化按时间顺序分为四个阶段,并对绿地在当代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探讨。
淀山湖是上海的水源地保护和重要的生态敏感区,淀山湖沿岸带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对淀山湖沿岸带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价值。应用3S技术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确定淀山湖500m沿岸带的土地景观类型有农地、鱼塘、绿地、度假村及...
气候适应性城市中生态系统响应性规划研究进展及研究途径 CNKI文献
全球气候问题正成为当前世界紧迫的环境问题之一,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形成了温室效应。城市作为高密度人口和建筑的集中地区,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区域。考虑到城市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和气...
根据卫星遥感数据的特点 ,探讨了利用TM数据和SPOT数据对城市绿地景观进行分类的理论和方法 ,并据此 ,以上海市为例 ,把上海市外环线内 6 5 0km2 范围的绿地景观分为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附属绿地、农林植被和自然植...
城市自然遗留地(Urban Remnant Natural Area)是城市中具有特殊生态价值的自然或近自然的历史遗留生境,其生态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自然景观价值、自然历史价值和生态教育价值在城市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城市自然遗留...
上海半城市化区域自然景观生态格局优化设计的途径 CNKI文献
半城市化现象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然阶段,上海半城市化现象具有特殊性和示范性,上海半城市化区域自然景观格局的研究途径是:以上海半城市化区域时空演变的特征和机理探索为基础,以上海半城市化区域生态景观格局优化和生...
园林植物色彩是影响园林景观质量和游憩价值的重要指标,日照变化对园林植物色彩视觉的定量研究是园林植物色彩视觉质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应用环境色彩定量研究的方法,从色彩的灰度、纯度以及色相研究了冬季日照...
在分析了城乡一体化内涵的基础上,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城乡景观生态格局进行了分析,从景观多样性、景观空间格局和景观的廊道效应出发,分别结合城乡一体化中的问题做了论述,旨在探讨如...
选取贯穿上海外环线内绿地景观的8条样线,借助数学的方法,研究绿地景观要素的构成、线性分布等特征,从而找出了上海城市绿地景观的异质性状况,并对今后的规划建设提出了建议。
街道峡谷在上海城市中普遍存在,街道峡谷中污染气体的扩散受到屋顶风向、风速、高宽比、峡谷两侧建筑物的对称性、高度分布和街区形状等因素的影响。文章对适合于不同街道峡谷形式的、较为典型的道路绿化模式进行了研...
以小苍兰茎尖为外植体,分别置于白光(400~690nm)、红光(590~690nm)、黄光(520~640nm)、蓝光(400~530nm)、绿光(500~590nm)和黑暗下培养,研究不同光质对小苍...
什么是园林设计中的环境心理学园林设计师在长期的设计思考过程中会形成这样一个经验,那就是设计的景观与人的联系往往比景观本身更为重要。以一棵树为线索,对人来说,一棵看不见的或者容易被忽略的树就等于不存在。更...
城市基础设施(urban infrastructure)是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使城市中为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设施的总称。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