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谈皮肤科临床实践感染控制的重... CNKI文献
本文简要归纳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分析了皮肤科临床实践与传染病之间的关联性,总结了发热性皮疹的鉴别诊断,强调包括手卫生在内的传染病防控措施。
皮肤科是以视觉为诊断要素的临床科室,皮肤影像学是皮肤科一个新兴的亚专业。本文回顾了皮肤影像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分类,阐述了皮肤影像学与人工智能密切结合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皮肤影像智能产品成功发展的关键因素。我...
《2014英国生殖器疱疹指南》明确指出HSV型特异性血清学检测有助于生殖器疱疹的诊断;无症状排毒是生殖器疱疹重要的、潜在的传染源,在感染后的第一年发生率较高,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减少;对频繁复发的生殖器疱疹可...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是最早由我国谢少文教授提出构思、Besedovsky[1]首先证实的一种学说。其主要由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构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共同维护机体的稳定状态。而神经内分泌免疫与...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肛管内尖锐湿疣56例疗效分析 CNKI文献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LA-PDT)治疗肛管内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56例肛管内尖锐湿疣患者。用5-ALA患处局部湿敷或封包方法给药,4小时后用635nm半导体激光照射,照射功率...
邹先彪 张云杰... 《中国临床医生》 2013年01期 期刊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 / 尖锐湿疣 / 肛管
下载(268)| 被引(18)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光学技术、精密制造技术与医学技术紧密结合,使皮肤科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技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皮肤图像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使皮肤科医生逐渐摆脱了单纯依靠经验性的肉眼判断和病理活检诊断...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治疗女性宫颈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LA-PDT治疗116例女性宫颈尖锐湿疣患者。用5-ALA患处局部湿敷或封包方法给药,3h后...
外用药疗法是皮肤病治疗中最常用的疗法之一,而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止痒的功效,故常外用于治疗皮炎湿疹类疾病或其他皮肤病。但外用糖皮质激素会透皮吸收,因此可能会产生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患者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HSV-2)感染情况。方法用ELISA法检测我院性病门诊1215例患者HSV-2型特异性抗体,并对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的HSV-2 Ig g G抗体阳性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湿疹和皮炎患者接触性致敏原及其特点。方法采用斑贴试验检查669例皮炎湿疹患者。结果 669例皮炎湿疹患者中斑贴试验阳性312例,其中对1种物质过敏164例,2种物质过敏78例,3种物质过敏44例,4种物质过敏19例...
新生隐球菌是具荚膜的酵母类真菌,可以引起免疫受损患者的隐球菌病。 它分为5个血清型:A,B,C,D,AD。为了区分那些在形态上和生理上不能 区分的菌体,需要一种...
目的评价外用盐酸氨酮戊酸散剂三阶段光动力疗法治疗男性生殖器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2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接受三阶段光动力疗法治疗:第一阶段主要是清除疣体,第二个阶段主要是治疗亚临床感染,第三个阶段使用...
目的 DNA是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在本研究中,我们建立了2种简单快速抽提基因组DNA的方法并可用作PCR扩增的模板。通过比较4种不同的DNA抽提方法以确定哪种更适合进行下一步的基因分析。方法这4种方法是:玻璃...
皮肤科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需要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和临床技能的训练,带教老师应从培养研究生专科思维模式入手,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的评价外用盐酸氨酮戊酸散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儿童肛周生殖器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例肛周生殖器疣患儿接受1~3次全麻下光动力疗法治疗,经过4~18个月的随访评估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疣体清除率100%...
局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的临床... CNKI文献
目的评价局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尿道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患者84例,将20%氨基酮戊酸浸湿的无菌脱脂棉敷于尿道口,塑料薄膜封包4h,以波长635nm,功率260~300mW,能量密度100~1...
目的评估AFLP-DNA指纹技术在新生隐球菌分类中应用情况。方法新生隐球菌基因组DNA用双酶酶切,双链接头连于其酶切末端,用与接头和酶切位点互补的引物扩增DNA片段,其产物在高分辨的变性聚丙酰胺凝胶上电泳分离,然后进行...
皮肤科病种繁多,在临床教学中宜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从皮疹入手,由表象到本质,结合多媒体教学、PBL教学法从多个层面加强学生对常见皮肤病的认识和掌握,同时加强临床技能的培训,做到理论与操作并重,使学生对皮肤病...
1910年Dale与Laidlaw发现组胺与变态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组胺(histamine)广泛存在于组织细胞中,尤以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含量最高。组胺的效应细胞上有两类组胺受体,即H1和H2受体,...
邹先彪 赵广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1998年06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