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流域气候变化和强烈的人类活动干预,黄河入海水沙情势出现了新的变化,河口区地貌演变也随之改变。为了解新入海水沙情势下现行黄河口地貌演变特征,基于利津站水沙数据和现行河口实测水下地形资料,运用统计学...
根据近年来长江河口及其邻近水域8个测站1年的表层悬沙浓度逐日观测资料,并结合水动力状况,对悬沙浓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长江口自徐六泾以下悬沙浓度不断增高,并呈现口内夏高冬低,而口外冬高夏低,且量值...
根据长江口和杭州湾北部沉积物粒度分析数据,研究表层沉积物类型、分布以及分区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受水动力条件、地貌类型以及泥沙来源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长江口表层沉积物在纵向分布上,自西向东粒径从粗...
杭州湾北岸潮滩沉积物粒度的时间变化及其沉积动力学意义 CNKI文献
2002年5月-2003年4月对杭州湾北岸中潮滩一个固定观测点表层沉积物进行逐日取样,采用库尔特LS100Q型激光粒度仪进行粒度分析,探讨潮滩沉积物粒度随时间的演变。结果表明,潮滩粒度特征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变化,1-6月潮滩堆...
黄河三角洲从挑河湾到孤东临海堤北端是黄河刁口河和神仙沟行水期间发育形成的年轻海岸,为强蚀型岸段。经初步计算,1976~1988年,每公里年均泥沙侵蚀率为320万t,现已建有桩西海堤和孤东海堤进行防护,但侵蚀仍在继续。...
古黄河三角洲和现代黄河三角洲风暴潮灾害平均发生周期分别为11.3 a和6.4 a。现代黄河三角洲风暴潮灾害平均发生周期由1949年前的5.5~6.5 a延长至1949年以来的7.9 a,发生频率虽有所降低,但大型风暴潮灾害发生频率呈上...
河口是河流与海洋交互作用的过渡区域,河口水域河海划界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敏感的问题。通过对长江河口段自然条件的分析,选取了相对比较稳定的几个相关参数:水域性质、潮汐特征、盐水入侵、悬沙浓度、河槽特性和沙岛形...
飞雁滩海域是1964—1976年黄河刁口河流路入海区域。根据地形和断面水深监测资料,阐述了该岸段流路废弃后的岸滩侵蚀特征和地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刁口河流路废弃后飞雁滩海岸向海凸出的地形特征,是造成该岸段强烈侵...
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长江入海径流量较多年平均减少1/3,为特枯水文年。根据长江口南槽江亚北水道实测盐度等资料,分析了该特枯水文年的盐水入侵状况。结果显示:研究区该时间段几乎均为盐水所占据,96.6%的天数处于盐水...
根据现场踏勘、实测并结合历史资料,阐述了长江口北支涌潮的发育、种类、形态和特点,并利用流体水跃现象的Froude数判别,解释了涌潮成因。进一步研究表明,河槽束狭加大涨潮流速,河床淤浅则减缓潮波传速。北支在自然和...
根据 198 3~ 1999年历年地形测图和 1999年 4月~ 2 0 0 0年 3月潮滩断面定位观测的相对高程记录 ,结合潮滩水文泥沙观测资料 ,对长江口南汇东滩的淤涨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不断淤涨的平缓潮滩在风暴浪和常浪作用...
长江口南汇近岸水域 1 994年 9~ 1 0月大、小潮期间悬沙浓度实测资料分析表明 ,涨潮或落潮平均悬沙浓度在垂向上呈指数分布 ,拟合Rouse(1 93 7)公式。据此 ,探索应用Rouse公式计算河口近岸水域悬沙沉速的分步求解法 ...
本文对杭州湾口 1 5个测站的大、中、小潮悬沙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得出大 -小潮周期流速变化和水位变化是该海区各站悬沙浓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分析研究 ,建立了单点测站悬沙浓度变化与水位和大 -小潮最...
南汇咀近岸水域是长江口与杭州湾交汇以及近岸水沙交换的重要地带。根据杭州湾口北部南汇咀 -崎岖列岛断面上6个测站1999年1~2月大、中、小潮海流与悬沙含量的现场同步观测资料 ,阐述了该断面上潮流和悬沙浓度的分布...
通过对泥沙起动流速、淤积流速和不淤流速的计算,划定了悬沙和底沙交换的各个时段,提出了冲刷悬沙浓度、淤积悬沙浓度和不淤悬沙浓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继而导出了潮流作用下悬沙和底沙在交换层面上单位面积的日交换...
南汇边滩是长江口、杭州湾以及外海三者交互作用的特殊地带。根据不同时期海图对比分析发现 ,南汇边滩北冲南淤 ,逐渐向东南方向伸展 ,平均速率为 30m/a。通过初步的机制探讨认为 ,南汇边滩有径流输沙和涨潮回输泥沙的...
根据 2 0 0 1年 4月青龙港出现涌潮时的实测流速和水深 ,采用水跃原理 ,简明地揭示了涨潮流速大于潮波传速是北支涌潮的成因。通过影响流速和波速的因素分析 ,并经实例计算认为 :北支的喇叭形河势和水下沙坎是涌潮形成...
1引言 崎岖列岛位于杭州湾口北部海域,恰处长江口外海滨段南缘,是最靠近上海的岸外岛屿群(图1).对于近岸海区的水动力和泥沙条件的研究是港口航道工程建设和近岸海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崎岖列岛海区的水...
根据近10多年来长江河口水域历次调查资料,阐述了长江河口水域各相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除水相和悬浮相中Cd的含量为河口段低于口外海滨外,其余均为河口段高于口外海滨,并在南、北槽口~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