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顾中国自然灾害研究进程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包括在自然灾情调查与综合研究、减灾能力调查与评估、自然灾害区域危险性危害性风险性分析、人口—资源—环境—灾害互馈系统问题综...
现代地震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人类对地震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思索已有数千年历史。特别是在中国,很早就有灾害性地震的详细历史记载。最近40多年,我国、东亚及世界其他大陆地区的多次大地震的发生,推动了地震构造研究...
分析和对比中国大陆布格重力异常水平梯度的彩色图像,得到一些新的构造特征信息.大致以105°E为界,图像的东部以蓝色低梯度为背景,出现中、高梯度带状构造和大梯度差值边界的线状构造;西部以高、中梯度的带状构造...
对准噶尔盆地基底地球物理异常和深部探测剖面以及盆地盖层断裂、构造格局、分区进行综合分析后指出,基底总体表现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构造格局;沉降中心在盆地南缘和加依尔山之下,盆地内部、西缘、东缘沉降中心不断...
自海西运动以来,准噶尔盆地边缘构造带经历了海西运动期强耦合为主阶段、中生代至新生代早期弱耦合及调整阶段、新近纪南缘单边盆山强耦合阶段;边缘构造带活动强度自海西运动期以来呈明显下降态势,至中生代为低平缓弱...
中国减灾事业的发展史可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几千年,减灾活动以赈灾为主,帝王“祭天求恕”,“防灾吏制”,安抚于民。清末民初1800至1949年间计发生巨灾25起,死亡4993万余人,总灾亡则近亿,年均灾亡60...
中国自然灾害和减灾对策(之三)——我国的地震灾害及其应对 CNKI文献
地震是指地壳的天然震动,同台风、暴雨、洪水、雷电等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地震最为危险。它在短短几秒钟内突然降临,令人难有机会逃生。除了生命的伤亡,它所造成的损害也要花上许多年才能恢复。...
气候异常变化不仅是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涝灾害、生物灾害的源头 ,而且由于地球及其各圈层运动的整体性和联系性 ,气候异常变化的激烈时期也常是地震和地质灾害的多发期。为了对未来自然灾害作出预测 ,文章研究了第...
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安达曼大地震构造特征及地震海啸... CNKI文献
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侧海域发生的地震是自1964 年阿拉斯加大地震以来最大的地震,震级达到9级或9级以上。它是由印度洋板块向缅甸微板块底下俯冲过程中的逆断层作用造成的。印度洋板块以每年6~7 c...
关键词: 2004年12月26日海啸 / 大地震 / 板块俯冲
下载(455)| 被引(44)
地球科学的发展已逐渐进入对地球进行多圈层相互作用研究的新阶段。如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剧变的天然原因何在 ;海水缺氧、厄尔尼诺和成烃极盛期由什么引起 ;什么因素导致生物的俱生与俱灭等人类社会和地学发展所需解决...
利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8~2000年间81个GPS测站的观测资料,初步获得了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现今地壳水平运动的统一速度场.该速度场比较清楚地勾画出了中国大陆及其内部活动地...
组织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综合减灾系统,有利于一个社会单元综合对待多种紧急的灾情事务,有利于政府处理紧急事务的专业化、资源的集中运用和行政管理与指挥的专职高效。地震减灾系统工程,原则上包括四个工作领域和十个...
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和全球构造学是三个尺度的构造学研究领域,它们平行交叉而且互有扬弃。全球构造学可分为历史的和现今的两个分支。岩石圈板片和板条构造、板舌构造、洋脊构造以及大陆岩石圈多元组合板的多重滑...
台湾海峡及其两岸的山势走向都是北东或北北东向,但根据对该地区地貌、地表构造、深部地震结果和重力场等分析,都发现有彼此相应的横向构造,而且从台湾西部山麓平原地震带8次6级以上地震等震线均有方形或长方形的特征...
青藏高原形成至今经历了4个互有叠接的构造期。α期以南北缩短和向北推移为主,主要发生在45~35 Ma期间,β期表现为长周期缓慢隆升,在35~5.3 Ma期间占主导地位;γ期为短周期快速隆升阶段,自5.3Ma开始,3.0 Ma以后逐渐...
大陆动力学和大洋动力学是当前固体地球科学的前沿领域 ,反映处于中期阶段的板块理论正向更加深入、全面、完善的方向发展 ,并走向统一的地球构造学的趋势。中、新生代造山带构造 ,全球高原构造的比较 ,周边洋底构造对...
2008年伊始,一场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巨灾几乎席卷了南方20个省区。大面积受灾特别是林区严重受损,其恢复至少需10~20年时间。大范围交通中断或堵塞以及断电、缺煤、断水,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
环境和灾害是威胁人类生存的两大挑战性问题。由人类活动导致的自然环境破坏和恶化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类似于人体所患的慢性疾病,对其认识和解决不仅依靠多种条件,也需要很长时间的持久努力。自然灾害的发生一般是...
根据统计,我国灾损财政比从约1/20变化到约1/6,远高于发达国家。分省的灾损财政比在1%与150%之间。占总次数1%的重大灾害的经济损失占全部灾害直接损失的约1/4。重大灾害对城镇的发展有致命性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