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传资源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和战略资源。本文举例说明了自然保护区保护模式、生态岛保护模式、小群体协议制生态保护模式、多级保种技术体系模式等4种动物遗传资源生态保护的模式,以便为动物遗传资源的生态保护提...
发展秸秆畜牧业具有节粮和增加畜产品供给的双重意义,秸秆处理利用将是一个长期研究的课题。本文对秸秆饲料化综合处理利用技术做了回顾,评价了秸秆氨化处理方法,介绍了改进型的秸秆氨化、碱化、盐化综合处理及秸秆复...
本文从奶牛的高产与福利,奶牛躺卧与使用卧栏,运动场与牛床垫料系统的选择,冬季防风及保持饮水温度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奶牛的福利化养殖,指出干净舒适的环境、充足的营养、合理的管理是奶牛福利养殖的关键。就奶牛的生态...
我国奶牛存栏数量大、规模化程度较高,造成局部地区奶牛粪污产生量大,污染严重。本文综述了目前牛粪、污水处理途径及奶牛场粪尿处理的典型模式,提倡建立以奶牛养殖为主体的种养平衡生态牧场,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依据。
在肉牛规模化养殖的背景下,仅仅依靠自繁自养生产模式很难满足区域的牛源需求。若充分利用不同农业地理区域优势,发展肉牛"易地育肥",即在草原地区(或者山区)以饲草等粗饲料培育幼牛,待架子牛长成后转移到饲...
在奶牛业中,生产大量牛奶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粪尿。如果奶牛场没有采取先进的粪污处理工艺,使粪便未经处理而随意堆放,或者直接排入江河、湖泊,则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就奶牛生产过程来说,如...
以一栋棚舍和其中所饲养的奶牛为对象 ,系统地测定了舍内、外的气温、湿度、风速、辐射强度、黑体温度及屋顶热流量 ,并计算了奶牛产奶量的环境影响系数。结果表明 :夏季舍内旬均 THI值全超过了荷斯坦牛热应激的临界值...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选择育肥期肉牛 15和 16头 ,试验组日粮中以每千克体重 2 0mg剂量添加半胱胺。结果表明 :使用半胱胺的前 2 4d对育肥期公牛增重明显 ,对阉牛不明显 ;在以后的 12d中对公牛和阉牛的促增重效果均不明...
通过对美国中东部地区10个奶牛场的考察,了解到该地区的奶牛生产系统是种养一体化。泌乳牛的粗饲料组成是1/3苜蓿青贮+2/3玉米青贮,奶牛全舍饲于开放式牛舍,粪污主要有3种处理方式。奶牛泌乳期产奶量达到11 t以上,且属...
文章论述了草地畜牧业的养分循环及放牧与舍饲的统一性,指出草原地区放牧与舍饲相结合是合理的选择,通过案例证实了在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生产系统中饲养肉牛能够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新疆褐牛及其杂交牛24~26月龄活重5...
利用F89和瘤胃素减缓奶牛热应激与提高产奶性能的研究 CNKI文献
将 33头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 3组 ,试验Ⅰ组日粮中添加 1 .2mg/kg的F89,试验Ⅱ组日粮中添加 2 0mg/kg的瘤胃素 ,结果表明 :在热应激条件下 ,F89可以提高奶牛的粗饲料采食量和减缓产奶量下降 ;使用瘤胃素 ,奶牛...
基于近年来大量引进种羊和肉羊生产中的良种化问题,讨论了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模式;提出了建立开放核心群育种体系,进行种羊遗传评估,培育新品系的途径;论述了引进品种的杂交利用和兼顾地方品种保护的思路。
通过系统选种和引用乳质性状好的荷斯坦牛的血统可以达到改善乳成分的长期效果。依据乳脂肪和蛋白质形成的机理,通过优化日粮结构、使用保护性脂肪和提高日粮能量水平、补充过瘤胃蛋白质和氨基酸、使用缓冲剂和酵母培...
我国的畜牧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时期,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已经成为新的重要研究领域。以典型大学或研究所为代表,介绍其开展家畜生态、家畜生产系统、动物行为与福利研究的领域及进展,提出构建我国动物环境与生产系统学...
综述了肉牛业区划、分区协作和建立资源互补型的肉牛业,分析了利用农业区位优势和技术改进,完善和发展肉牛产业链,探讨新时期肉牛带与肉牛基地建设问题,促进肉牛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地方山羊品种资源极为丰富 ,为了育种和山羊生产的需要 ,需要定量分类。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 ,将我国 1 9个地方山羊品种分为两大类 ,西北类群自成一体 ;同时建立了品种分类归属的判别函数
本文介绍了我国肉牛生产现状、国际和国内牛肉市场与我国肉牛出口和进口情况,分析了制约我国肉牛竞争力的因素,提出了在国际市场增加肉牛竞争力的财政支持政策。
动物保护及福利是研究、防止动物资源濒危灭绝,避免或减轻动物因集约化生产环境、患病损伤等原因所致的福利问题的一门新兴科学。
依据产区的生态地理特征,将河南省的地方绵山羊品种划分为不同的生态型,比较了平原型与丘陵型绵羊、平原型与山地型山羊的种质特征;论述了中原地区肉羊生产系统的结构功能特征,阐明了其进化发展过程;指出了中原地区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