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了我国各时期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状况,提出新时期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实现建筑业产业转型与技术升级。按发展建筑工业化的目的与要求,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现代现浇结构和钢结构三种建筑工业化发展模...
高层建筑结构自振周期与结构高度关系及合理范围研究 CNKI文献
自振周期是高层建筑结构的一个重要基本参数,以414栋我国已建或已通过超限审查的高层建筑为数据源,统计分析了我国高层建筑自振周期的分布规律,在满足我国设计规范对结构整体稳定性、位移限值以及最小剪重比等要求基础...
不同条件下桩侧阻力端阻力性状及侧阻力分布概化与应用 CNKI文献
根据24组51根桩竖向静载试验的侧阻力端阻力测试结果分析表明,桩侧土层性质与分布、桩长径比、后注浆效应是影响侧阻性状与分布的主要因素。软土中的桩其侧阻发挥正常,分布模式不受长径比影响;碎石土、砂土侧阻在桩顶...
中国《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 02-2016)将健康建筑定义为"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为建筑使用者提供更加健康的环境、设施和服务,促进建筑使用者身心健康、实现健康性能提升的建筑".发展健康建筑是建筑领...
当前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工程应用发展迅速、量大面广,有关管桩的承载特性、设计、施工、检测等工作应引起重视。总结分析了当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发展历史、应用现状及其工程应用中常遇到的问题,结合相关国家规范...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经过3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建筑节能工作的下一步发展路线和目标尚不清晰。从世界范围看,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的概念得到了...
通过分析某地区冲孔灌注桩水平静载试验结果,对桩侧、桩端后注浆技术在冲孔灌注桩承受水平荷载工况下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冲孔灌注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临界值以及极限值主要取决于桩土之间的相互作...
万征 秋仁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年S1期 期刊
由于缺乏可靠的长周期地震动记录,使得设计反应谱在长周期段的取值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而超高层结构的周期长,遭遇长周期成分突出的地震时,往往会遭受比较严重的破坏。指出我国目前采用的设计反应谱在长周期部分与...
我国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历经"建筑节能""节能省地""四节一环保"等发展阶段。在政策和标准的指导下,绿色建筑迅猛发展。未来的绿色建筑将由单体绿色建筑向单体与绿色生态城区联动,推动绿...
套筒灌浆缺陷对装配式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CNKI文献
为研究套筒内部的灌浆缺陷对装配式构件抗震性能的影响,完成4个剪跨比为5、轴压比为0.3的装配式混凝土柱的拟静力试验。试件BM-01灌浆饱满作为对比试件,试件QX-01~03分别减少1根、2根和3根纵筋与灌浆料锚固长度的50%...
中国电梯行业100多年来经过行业起步阶段、外资品牌垄断阶段、民族品牌崛起阶段三个发展历程,电梯技术经历了整机进口、独立研发、技术引进、自我创新四个阶段。行业技术水平从一个引进设备只能进行安装维保的状态发展...
简要回顾和分析了近50年国内外8次大地震中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表现和典型震害特点;对日本神户某10层公寓2号楼和智利Torre Alto Rio公寓,利用推覆程序,分析对比按我国规范设计与原设计的结构抗震性能...
隔震结构采用分离式计算方法进行结构设计,由于使用统一的减震系数,部分楼层剪力调整偏大。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将隔震层和上部结构作为整体结构进行分析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然而隔震层的阻尼与上部结构显著不同,隔...
Mindlin解均化应力分层总和法计算群桩基础沉降 CNKI文献
对考虑桩径因素的Mindlin解群桩应力场剖析表明:端阻应力在桩端下2d范围呈现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在竖向和水平向衰减迅速;侧阻应力在桩端平面分布明显不均,至桩端下1d平面趋于均匀,沿深度和水平向衰减较慢。按半无限体...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消能减震设计计算中,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工作阶段时可采用线性分析方法计算,按消能减震结构总阻尼比确定地震影响系数。其中,确定消能器的附加阻尼比是计算地震响应系数的关...
基础工程技术主要进行地基基础选型和设计参数确定、地基处理和基础施工、基础结构内力分析和可靠性设计以及施工中的环境保护等。近年来,又提出了基础工程耐久性设计、基础功能可改造性以及地下材料有效利用等要求。...
介绍了深基坑工程的特点和破坏形式,探讨了深基坑事故发生的内在因素。针对北京某地铁基坑事故,分析了设计、施工、监测等各方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钢腰梁与支护桩之间未按设计要求设置抗剪蹬,导致钢腰梁与支护桩之...
预制混凝土结构是装配式建筑以及市政、公路、铁路工程中最主要的结构形式之一,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研究与工程应用历史。本文回顾了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领域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工程应用情况...
不断提高建筑能效,最终迈向零能耗是建筑节能的最终目标。近零能耗建筑由于现阶段可实现、技术经济合理,是各国中短期内主要发展目标,其定义和指标体系是标准体系的核心。定义和指标体系的确定涉及能耗范围、物理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