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国家权力合法性的全部基础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国家对公民的惩罚必须要有正当化根据。"过度刑法化"是我国当前社会治理中的一种病态现象,反映在立法、司法和思维多个层面。社会治理"过度刑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面临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区域优惠政策内容过滥、形式过多、种类过杂、"政出多门"等混乱局面。从法治原则的角度看,量能课税、合比例性、税收法定等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遵循的...
以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根本要求。从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看,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或主阵地,抓手为环境法治,切入点为...
超越既有学术观点,在主客体二元互动关系中厘清法治中国的科学含义是法治中国从抽象符号具象化为行为逻辑的首要前提。主体维度的法治中国涵摄了主体的法治自觉、自信、自立与自强;客体维度的法治中国聚焦于从依法治权...
我国新近的反恐刑事立法明显呈现出预防性特征,它体现的是国家对恐怖主义犯罪政治宽容度的降低和刑法对秩序和安全价值保护的强化,在当下的我国,其不失为国家的理性选择。但刑法必须维护法律基本价值在反恐领域的有序...
司法规律属于社会规律之范畴。它内在地包括构造论规律、运行论规律和生成论规律三个基本层次。其中,构造论规律揭示出司法的构成单元及其相互关系和基本属性;运行论规律揭示出司法的运行方式及其基本法则和价值趋向;...
Web2.0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隐私危机的到来:隐私侵权变得十分容易、普遍,行为方式变得更加隐秘,性质更难以确定,后果多样化且程度更严重,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更松散。我国传统的间接保护隐私权的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和基本构成 CNKI文献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理论上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科学提出与阐明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者认为,其首要问题就是要明确其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武器的马克思主义法...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 马克思主义法学 / 习近平关于依法治国的论述
下载(3304)| 被引(36)
在司法过程中,法官扮演着多重角色。其中任一角色都有可能对其他角色的塑造形成挤出效应,从而势必让法官依次陷入角色超载、角色冲突、角色紧张的三重困境之中。鉴于角色超载、角色冲突、角色紧张三者在逻辑上的递进关...
针对交易实践中存在的、以我国《物权法》未明文列举的财产权利为客体的担保方式的性质,本文在分析其操作流程的基础上,提出对于新类型担保的性质定位不能一概而论。并非在任何特定权利上设定的担保均属于权利质权,权...
“治理”一词的沿革考略——以语义分析与语用分析为方法 CNKI文献
"治理"并非舶来品,中国古代历经五帝治理、诸子治国理政、汉朝"修齐治平"、唐朝"制灋成治"、宋朝"资治"之鉴、元代"治乱警监"、明朝重修吏治和清朝治权之辩。新中...
违约金的性质反思与类型重构——一种功能主义的视角 CNKI文献
作为我国现行违约金司法调整制度的理论基础,"赔偿为主惩罚为辅"的违约金性质判断实际上存在"补偿与惩罚双重属性说"与"单一属性说"两种不同理解且均值得检讨。在功能上,赔偿性违约金主...
预防刑法是刑法开放发展、适应社会变迁的产物,它表现出与传统刑法的结构性差异。预防刑法在我国已由碎片化条款转变为类型化立法。刑法中的"秩序安全"具有双面含义,预防刑法追求对法益侵害的事先预防,实现...
夫妻团体与个体行为的主要财产基础分属夫妻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夫妻团体不同于"经济团体",《婚姻法》第41条规定的"夫妻共同生活",因具有伦理、情感与私密性的特征,在法技术上难以区分个人债务...
新型网络犯罪是网络犯罪的新发展,遏制网络犯罪必须打击新型网络犯罪。但由于其不同于传统犯罪,具有"积量构罪"特征,刑法相关规定的适用遇到困难,按照实质预备犯、帮助犯相关理论解释难以实现理论自洽。新型...
陪审制度的比较与评论——以日本、韩国、台湾地区模式为样... CNKI文献
作为司法民主化的制度形态,陪审制改革是当今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司法改革的一个新动向。日本的裁判员制度、韩国的国民参审制度、台湾地区的观审员制度作为三种典型样态,在合宪性和法理上存在严重分歧,令人反思。当下...
由设区的市进行立法是地方自主权的表现,也是实现地方政权机构和居民的意志、利益的基本方式。地方立法权扩张强化了地方政权机构的责任,也促使它们转变职能以及履行职能的方式。地方立法的工具性自治决定了它的补充性...
法人基本类型模式迄今仍属于制定民法典的重大争议问题之一。欲解决此等争议,须先就民法典法人类型化的方法及其意义、法人基本类型模式选择的标准等基础性理论形成清晰认识。为了充分实现民法典法人制度的价值承载和...
比例原则是对限制公民权利的国家权力的限制,其适用需要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比例原则保护的是一种相对权利,审查的是国家权力行使的合理性问题,不可克减的公民权利以及目的正当性不在其适用范围内。比例原则具有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