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交和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是最核心的概念,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被认为是任何国家外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国家利益不断向外扩展,海外利益在中国国家利益结构中的地位...
国家形象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具有重要战略作用。它既是国家利益的一部分,又是追求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工具。在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竞争中,国家形象的战略地位日益凸现出来,各国纷纷从战略高度对国家形象重新定位,...
对外援助是国际关系中一个历史久远的政治经济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对外援助逐步走向了规范化、制度化,并成为南北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当今的国际舞台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与对外援助有着密切的...
南中国海问题在20世纪初就已出现,表现为西方列强与日本在该地区的殖民侵略活动,围绕南中国海岛礁及周围海域的归属,列强之间及它们与中国清政府之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斗争与交涉。总的说来,基于相互之间的矛盾,...
中国在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社会的宏观结构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变迁。随着近年来改革的不断深化,政治民主化和法治化的不断推进,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转型进入了关键时期,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从同质性单一社会向异质...
领土是国家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国家构成的必备要素之一。领土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边界是确定领土范围的界线,是国家领土主权的象征,也不容侵犯。领土边界争端是世界上最普遍...
论文围绕国际政治中的制裁进行研究,重点是从理论上研究制裁和分析总结中国反制裁的措施与经验。论文包括绪论和正文,正文分七章。 绪论主要阐述选题的意义、目的和研究方法,重点分析国内外研究动态。在此...
上海合作组织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由中国主导建立的第一个地区性国际组织。它的出现对中国、俄罗斯、中亚,乃至亚洲和世界的安全和发展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以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进...
美日同盟是当今国际政治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对双边同盟。美日两国的同盟始于冷战之初,主要是当时美国出于遏制苏联在东亚扩展的战略需要。冷战结束后,虽然美日同盟赖以存在战略基础不复存在,但美日同盟不仅没有渐渐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各国之间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已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因素在国与国交往中的作...
中国对印巴的外交政策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在中国与印巴两国关系层面,中国是否与印巴平衡发展友好关系;在印巴关系层面,是否希望印巴友好;在印巴冲突层面,印巴冲突时是否持中立、公正的立场。本文首先分三个阶段回顾了中...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特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并行的发展趋势下,区域合作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正不断被加强。作为处理区域问题的有力手段,区域合作能够使得...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关系的发展,其意义早已超过一般意义的双边关系,具有地区甚至国际意义。中美关系的发展一直以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平滑前进的,而是经历着一波三折,竞争、合作并存;斗争...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对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民主政治理念提出了挑战,欧盟治理的民主合法性成为政治家和学术界无法回避的问题。欧盟制宪进程从《宪法条约》草案到《里斯本条约》,在实质性政策领域大多沿袭了以往条...
众所周知,追求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谋求相互合作一直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诉求和心愿,而现实世界的纷繁复杂使得这些美好心愿一直在曲折中实现。但睿智的人类并未因此而停止求索,相反,现实的曲折和心愿的美好...
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和1978年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是中日两国关系史上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非常值得深入研究。但是,迄今为止,中外有关战后中日关系史的著作,多为通史性的,以这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主要研究对象...
地缘政治学是地理学和地理学方法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是地理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相连接的产物。对地缘政治学的定义和概念,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理解。本文试图在梳理地缘政治学思想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一种多维度的...
本文主要研究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国内冲突。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世界市场如何重塑后发展国家的国内政治秩序?新兴工业化国家如何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转换、互动中维护国内政治社会稳定? 文章指出,后发展国...
对当代美国与中国台湾关系的研究,是研究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民党败退到台湾至今,美国与台湾当局的关系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变化。研究两者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对于今后制定正确的对美、对台政策,实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