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根
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中理工大学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发表文献 210篇|文献被引 3145次| 指导论文 15篇
本文指出,需要从新的视点去观察、思考未来工程教育。文中强调,"问题视野"比"知识视野"更加重要。对未来多数工程学科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某些技术发展趋势(如AR&MR、人机智能等)应该成为各工...
本文指出,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改变工科专业教育中仅仅着眼于技术的现象,需要把工程技术之"道"真正融入到专业教学活动中。从"存在"的视角审视工程技术,既是工程技术之道,也是工程教育之...
工科之“新”的文化高度(一)——浅谈工程与技术本身的文化... CNKI文献
仅仅停留于常规工程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只是基于从工具主义、实用主义的角度去观工程教育之"新"。从教育文化的层面去俯视工程教育,当是工科之"新"的关键与高度。文中从存在、时空、互联、去中...
批判性思维与我们——在华中科技大学“创新教育与批判性思... CNKI文献
首先,我要向屈向军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他对中心的慷慨捐赠,感谢他对创新教育和批判性思维活动的支持。刚才热情洋溢的讲话充分体现出他对创新教育和批判性思维的理解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今天想谈谈我对批判性思维...
重塑工程教育文化——工科之“新”的文化高度(二) CNKI文献
新的工科教育更需要重塑工程教育文化。本文从善、自由、超越、批判性思维等文化视角讨论工程教育,并强调教育文化要落地于教学活动中,如教材、课堂、实践环节、非正式学习等。
创新教育的文化视角——工科之“新”的文化高度(三) CNKI文献
创新能力培养是工程教育中最受关注的话题。本文从人的存在、人类行为等角度探讨创新的文化意义,分析了创新活动中所蕴含的文化要素。同时,也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了创新的形式。让学生从文化的高度了解创新的意义、创新的...
本文论述"新工科"之"新"的关键,从内涵、方法上提出在传统工科教育中尚未引起普遍关注的一些问题。文中提出面向未来的工程人才应该具备的若干"新素养",如对"超世界存在"的关...
我国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机制探析——中国工程院院士李... CNKI文献
大学排名与工程教育质量问:您对中国整体工程教育发展的判断如何?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US工科排名清华在第一,您怎么看?李培根(以下简称"李"):要看具体参考的是哪些指标。在我看来,大学,尤其是一流大学,应...
大学精神是大学作为独立于其他社会机构之外的组织而应有的内在价值观和使命感,其主要内涵可概括为独立、自由、求是、责任。大学精神的本质是向学生和社会传递、弘扬并揭示人道、地道、天道。大学文化则是一所大学的...
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是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文立足于工程教育的时代要求,从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等五个方面,对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梳...
未来的优秀工程师应该具备大工程观,这既是科技发展的趋势、学科交融的必然,又是社会的需求。文章就什么是大工程观、为什么需要大工程观、工程教育如何体现大工程观展开论述,指出,树立大工程观是工程本身的需要,是工...
"钱学森之问"引发了国内高教界对我国高等教育过去发展模式的反思以及对未来发展与改革的思考。毋庸置疑,这些反思与思考对于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有裨益的。长期以来,我们的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以教...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而率先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探讨了未来工程教育中需要从更深层次去认识实践的作用和意义。明确提出"学生主体意识"、"实践常态意识"、"实践空间意识"、"虚拟实践意识"以及"‘实践非实践’意识...
仅仅从技术角度讨论工程实践教育是不够的。深层次的工程教育改革,必须从人文情怀的角度去审视工程实践教育。也就是要认识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技术脱离人的存在是无意义的,工程技术学习的载体只能是人。工程实...
让学生成为其自己,是对教育更高的追求。让学生自由发展,是更高层次的教育。只有让学生成为其自己,才能让学生自由发展。若学生自由发展,首先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教育者而言确是更难。要...
研究不同性能指标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的优化。针对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的特点,设计基于工序编码和基于机器分配编码的两种交叉和变异算子,并提出一种双层子代产生模式的改进遗传算法应用于该调度问题,以使子代更好...
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中国高等教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应对挑战,较为共性、最不容忽视的是高等教育的开放。真正的开放应该缘自高等教育的内在理想,开放并非是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但它几乎可以统领高等学校所有的基本任务...
高等教育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实践。非但工科、医科如此,即便文、理等其他学科,亦概莫能外。这一点,我们多数高教工作者都能意识到。然而,如何加强实践环节,如何真正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很多人缺乏思考,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