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体系的本质属性、发展趋势与内在张力——兼论哲学社会... CNKI文献
在社会发展中,作为思想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和表征方式的话语体系,在民族和国家内部发挥着重要的凝聚、融合以及教化的作用,使得话语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不断凸显。话语体系是主体通过系统的语言符号并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
郭湛 桑明旭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6年03期 期刊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共同价值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6月17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编辑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公共主义发展观是以积累和创造社会公共性为目标,以符合公共性的标准为尺度的社会发展观念,强调发展的主体、动力、过程、目的、方式的公共性。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迫切需要公共主义发展观。公共主义发展观是在超越现...
郭湛 桑明旭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6年06期 期刊
从主体性到公共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走向 CNKI文献
改革开放30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具有范式转换意义的发展可从五方面来讨论:即理论与实践;存在与规律;主体与活动;生产与发展;文明与交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30年来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大体可以归结为这...
公共意识由公共存在决定,又能动反作用于公共存在。这种机制,首先在于使主体认识和把握社会公共存在的本性,进而引领主体通过建构更优化的公共存在的实践,体现其能动和创造的特质。公共存在的层级和样态不同,相应的公...
改变“阐释驱逐创造”机制——关于新时代中国哲学发展的思... CNKI文献
中国社会变革要求哲学创新发展,但当代中国哲学共同体却身陷"阐释驱逐创造""学术抑制思想"的困境。我们迫切需要在继续重视学术性思想阐释的基础上,自觉鼓励和包容创造性思想理论建构,将"阐...
刘志洪 郭湛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9年01期 期刊
Publicity is a category with a general scope of the meaning of the basic paradigm.In fact,many concepts commonly used by us are included in the publicity of the basic paradigm.Fundamentally speaking,...
在人类精神世界中,哲学是一个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又变化无穷的领域。走近哲学的历史,我们看到的是一场接一场的辩论,人类的理性、思想和智慧在这里相互砥砺,竞长争高。辩论以问题为中心,旧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新的...
随着对主体性问题研究的深化 ,这一研究正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转向主体与主体的关系 ,展现了与原来意义上的主体性不同的主体间性。人在交往中生存 ,因而人的世界是一个交往的世界。作为主体的人们在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主...
郭湛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1年03期 期刊
“公共利益”是马克思的公共性思想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有时候马克思也用“共同利益”、“普遍利益”概念来指称公共利益。自从人类社会分化出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以来,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人类社会...
人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存在。文化是内含为人取向的人为程序,首先呈现为技术-经济、政治-法律、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中的基本程序。文化的程序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文化的描述性程序与规范性取向内在地统一在一起,人类的...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特征和实质,是社会的人的真正的奥秘。由对各类“文化”定义的分析可见,文化最为突出的特征或最具有根本性的内容是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意识方式,概括说来就是人的活动方式,而在这种活动之中内含着人...
郭湛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5年04期 期刊
大学教育的文化功能在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其中哲学教育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贯穿在哲学教育的两大部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之中。哲学教育是人文教育,根本目的在于培养自由而又全面发展的人。我们...
Marxist philosophy is a theory of practice, and even of practical critique. Dialectical critique is not simple negation, but the revelation and correction of the deviation of cognition and practice, ...
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强调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系统,具有日渐增强的自我意识和自主调节、自我再生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味着要使整个社会成为一个不断协调发展、健康成长、充满活力的有...
郭湛 王文兵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年04期 期刊
中华文明的复兴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中华文明复兴的一系列问题中,文明复兴的核心取向更具有根本性。传承、创新和引领,是中华文明复兴题中应有之义。作为现代文明的资本文明,极大促进了中国社会各方面的进步...
公私之辨、义利之辨一直是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论题。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价值多元化的当代社会,人们的公共活动领域发生了新的变化,已成为当今社会中增长最快的一个领域,公共性已成为全球化时代的属性和要求,公...
改革、发展、稳定、和谐是当代中国社会运行中的四个重要环节。在这四个环节的互动关系中,存在着社会发展的诸多动力机制。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由三维到四维的系统动态关系转型,转型后的中国社会运行存在三...
在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社会认识和国家治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有几个根本性的概念或理念,有助于我们探究和回答社会认识和国家治理之实质所在。首先,是社会的共同体问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