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至2013年是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十年,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集中体现,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节日文化研究者在传统节日复兴过程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不仅继续研究节日历史、内涵、功能、...
孝文化是以"孝"为核心的文化现象,包括人的内在情感与外在的行为准则两大方面。孝文化不是自然发生的,它是历史社会的产物,在中国古代发展到极致。近代以来,随着王朝的覆灭、家族的崩解,孝文化遭到毁灭性打...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与保护方式的思考 CNKI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决定了传承人的认定原则。单一属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们从个体的历史传承与社会声望两个向度考虑;综合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文化整体中切分重要文化环节,确定关键传承人。对认定为非...
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民众精神信仰、审美情趣、伦理关系与消费习惯的集中展示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传统节日的价值与意义,并主动积极地进行传承与建设。首先,节日是民俗文...
春节作为中国的传统大节,由若干民俗环节构成。贯穿春节民俗事象背后的是民众的时间意识,人们将春节视作新旧转换的时间过程。范.根纳普的通过仪式理论认为:人生仪礼与时间通过仪式都由分离、阈限与聚合三部分构成,人...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民俗内涵最丰富的节日之一。端午节俗传统由全生避害、人神祭祀、饮食节物、竞技娱乐与家庭人伦五大要素组成,它们适应了传统社会民众共同的时间生活需要,五大要素的相互关联与互补也保证了端午...
在全球化、现代化的浪潮中,中国正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世界格局之中,中国社会正经历着重大的历史变迁,民族文化传统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洗礼与考验。作为民族文化重要载体的传统节日,它的命运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概念阐释与地方文化传统的重建 CNKI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生命力的概念,它强调文化遗产对群体社会历史感与认同感的加强作用。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过程中,伴随着的是潜在地方文化传统的重建过程。地方文化传统的重建有利于民族文化共同体基础的...
城市节日与城市文化空间的营造——以宋明以来都市节日为例 CNKI文献
城市节日具有明显的公共性特征,城市节日的公众参与性与公共性仪式表演体现了城市节日文化空间民俗的本质特征。而城市节俗的历史文化特性集中体现在城市节日的娱乐性、宗教性及消费性三大方面。我们从传统节日与新型...
“风俗”是中国传统社会大众生活文化特性的词语概括 ,在传统风俗观下 ,“风俗”是风与俗的合成词。“风”强调风土等自然地理条件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俗”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社会生活模式。风俗具有自然与人文兼备的二...
今天我想与大家来共同探讨中国传统节日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一、小引:找回“我们的节日”为什么叫找回“我们的节日”?它不是圣诞节,不是情人节,不是其他西方节日,是“我们的”。“我们的”是什么意义呢?就是在中国...
历史民俗学是中国民俗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关于民俗事象的历史研究与历史社会民俗事象、民俗记述及民俗评论的研究,通常包含民俗史、民俗学史、文献民俗志三方面。它与历史社会学与历史人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丧礼知识传统的当代民俗实践——以湖南湘乡礼生“喊礼”为... CNKI文献
我国大量的丧礼文献形成一套完整的丧礼知识体系,而此知识体系既指导又体现着礼仪实践。"喊礼"是民俗生活中重要的礼仪实践。传至今日的这一实践活动既体现出丧礼知识传统的传承,也成为当代地方民俗生活的新...
传统中国是礼仪大国,在汉魏以后已经形成通行全国的岁时礼俗模式。年节礼俗是岁时礼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年节礼俗复兴过程中,我们应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三个方面的关系:形式与内涵的相互依存关系;新与旧、继承与更新的...
北京作为元明以来的都城,传统节日形态完整,其中作为夏季重节的端午,其礼俗在北京有着生动表现。辽金元时期,端午节俗以国家拜天仪式为中心,同时又具有演武性质的射柳、击球竞技,是一种国家主导的节俗形态。明清以后北...
东岳庙与城市社会信仰空间的构建——以北京东岳庙为例 CNKI文献
东岳信仰是中国古老信仰之一,作为五岳之首,它很早就与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关系。泰山本来是自然山神,秦汉以后演变为主管生死的人神。唐宋开始随着世俗王权与城市生活的扩张,泰山分香天下,进入城市,东岳行祠成为城市社会...
中国民俗文化因其地域经济与民族历史文化构成的原因 ,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文化特征。其主要特征有 :多元性与复合性 ,阶层性与地方性 ,神秘性与实用性 ,稳定性与变异性。这种民俗文化特征在民间至今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中国民俗学会与国家文化建设——以传统节日的复兴重建为例 CNKI文献
传统节日的复兴和重建是当代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它的开启与持续推进有着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民俗学会及其成员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著书立说、承担课题、举办会议、媒体宣传、田野...
中国传统节日近代以来经历了从衰微到复兴的过程,当代传统节日处在复兴与重建的历史关口,如何使传统节日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针对传统节日在现代的处境,提出了对节日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