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外汉字教学的实践中,师生普遍感觉难学难教。究其原因,通常认为在于汉字笔画多、字数多,所以难写、难记。其实汉字教学的难易是由汉字特点决定的,而汉字的特点表现在形体、理据和功用三个方面。如果跟英文比较,汉...
汉字"形音义三要素"说将语言的"音义"拉入汉字学,范围太宽;认为"文字学本来就是字形学",又失之片面。汉字本体应该具有形体、结构、职用三方面的属性,分别从这三个角度考察研究汉字现象...
"六书"的性质属于古代小学教育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六书"之名是对该科目知识内容的概称。"六书"的具体内容涉及汉字的形体来源、理据构造、类聚关系、用字法则等,构成汉字基础知识的教学...
时常见到对某些成语"误解误用"的批评,但"误解误用"的现象有增无减,个中缘由值得深思。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除少量确实属于误解误用外,绝大多数所谓"误解误用"的现象都可以作出合理解释:...
汉字研究除了本文化视域,还应有跨文化眼界。"跨文化汉字研究"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把"跨文化"当作研究方式和视角,即联系外部文化因素研究本文化汉字;另一个是把"跨文化汉字"当作研究对象...
汉字职用学是汉字学本体的分支学科之一,以研究汉字本身的职能和人们对汉字的使用为主要内容。汉字职用的考察与描写是建立汉字职用史和完善汉字职用学的事实基础。考察汉字职用的有效材料是时代明确的文本,以及可以反...
本文用"念念不忘""打成一片""一尘不染""醍醐灌顶""心眼""现身说法"等词语的演变实例论述佛缘复合词语的俗解异构现象。佛缘复合词语是指以佛教为外在条...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文字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汉字材料方面除传世文献,大量新出土材料和跨文化环境材料得到充分利用,整理手段也由传统纸笔发展为高科技和智能数字化,还有各种专题数据库和综合数据库。汉字学理论体系...
关于汉字的性质,国内外专家学者长期争论不休,其实并没有大的矛盾,之所以众说纷纭,主要是因为各自针对的材料不同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如果把古今汉字当作一个总体,并且从字形、字构和字用三个角度来全面认识汉字的属...
所谓“汉字结构”,就是构造(或分析)汉字形体的理据,包括组成汉字的构件、构件功能及功能关系。汉字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就演变的结果来说,有的结构理据消失了,有的结构理据重新分析了,有的结构理据隐含在系统之中了;...
异体字的内涵和外延可以从字样、字构、字用三个角度分别界定,没有必要把它们统一为一个概念。异体字的本质属性是“功能相同”而不是“形体不同”,对“音义相同”的说法应根据情况灵活理解,所谓“共时性”则根本不是...
鸦片战争前后国名译词考察——以《海国图志》为例 CNKI文献
鸦片战争前后,国名译词大量进入汉语词汇系统。经考察,《海国图志》卷三十七至卷六十九欧美主要国家的国名译词歧异严重,反映了当时国名译词的基本情况。国名译词歧异的成因主要在于不同的译者采用不同的翻译方式,或者...
汉语复合词由两个以上的实义语素组合变异而成,具有非句法性和非句义性。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复合词可以分典型复合词和非典型复合词。典型复合词有的由符合句法关系的短语词汇化而成,有的属选取相关语素组合成非句法的...
习近平总书记说:"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在长期使用汉字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发明了造纸术、活字印刷术。这两项重大发明既使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得到广泛传承,又使其得到...
本文遵循汉字的结构规律和发展规律,科学地界定了什么是汉字的理据,提出了判断汉字理据的条件,同时根据现代汉字的特点,提出了讲解现代汉字理据的原则和方法。
论朝鲜文化对汉字系统的影响——以中国古代字书所见为例 CNKI文献
汉字的发展演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别国文化传入中国也深刻影响着汉字系统。例如从中国古代主要字书中可以发现,古代朝鲜文化传入中国后,就对丰富和发展汉字系统起过重要作用。一方面是朝鲜事物和语词的传入促使汉字系统...
鸦片战争前后国名译词用字考察——以《海国图志》为例 CNKI文献
文章对《海国图志》所载欧美主要国家国名译词的用字情况进行了考察,发现其用字情况总体上呈混乱不一的状况,反映出鸦片战争前后国名译词用字的基本面貌。文章认为,这种情况的形成与汉语方言的影响等外部因素有关,更是...
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语言文字、文情语境、事理逻辑、客观史实等方面。因此作注者要慎于选择,用注者要学会评判,要有训诂学知识做指导。
章黄在音韵学和训诂学上的成就有目共睹 ,相对而言 ,文字学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 ,至今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就章黄的文字学研究情况做了考察 ,从总体上讨论了章黄文字学研究中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一 )材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