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时期,构件的表义功能已经产生,但由于构件象物性的存在,表义功能还不是汉字构件的主要功能。战国时期,构件的象物性消失,构件的表义功能全面实现。表义功能的实现,对汉字构形和汉字书写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汉字构...
不同的汉字结构在汉字史上有不同的发展趋势。强势结构是指在汉字发展过程中具有强劲发展势头的结构,包括义音结构、层次结构、二合结构等;与强势结构相对的是弱势结构,即在汉字发展过程中逐渐式微的结构,包括非义音结...
考据的效度是指考据过程是否有效实现考据目标。字词考据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很多是因为对考据效度没有足够的理性认识。清代是小学考据的巅峰,藉由清人的考据实践,可以看到影响考据效度的诸多因素:发疑是考据的动因,关...
汉字是据意构形的,在造字之初,理据是清楚的。但在汉字发展和使用过程中,字形、词义、语音、字用都在发生变化,汉字的理据逐渐模糊。对理据的追寻是汉字使用者的普遍心理,面对理据缺失的字形,人们会采取一定的方式使理...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汉字、汉字构件、汉字构件的功能都存在不同的发生层次,可以区分为原生字与孳生字、原生构件与孳生构件、原生型功能与次生型功能。对汉字性质的认识,有不同的论述角度,构件所承担的功能是确定汉字...
汉字的跨结构变化是指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跨越原有结构层级的变化。跨结构变化造成了汉字形体的重大变化,表现为构件粘合、构件分离和构件重组。跨结构变化是在汉字书写便捷的促动下形成的,属于汉字形体的正常发展...
汉字构件在构字时可以提供一定的构意,在汉字发展过程中,构件提供的构意存在泛化现象,即由一种构意向多种构意发展。汉语词义在使用过程中会从本义发展出很多引申义。从认知模式来看,构件的构意泛化与汉语的词义引申都...
一汉字的重新分析重新分析(reanalysis)这个概念来自于对语言变化的观察。Langacker(1977)把重新分析定义为:没有改变表层表达形式的结构变化。在汉字的使用和演变过程中,同样也存在重新分析现象。汉字的重新分析指的...
汉字构件有成字构件和非字构件之分。成字构件可以独用,与语言中的词有对应关系,容易记忆且构字能力强;非字构件不能独用,与语言中的词不对应,没有读音,不容易记忆且构字能力弱。人们在书写汉字时会将非字构件写成与之...
《说文》小篆构形系统相关数据的计算机测查齐元涛本文所说的小篆是指大徐本《说文解字》中的正篆、篆文重文和新附字。正篆,即《说文》中列作字头的字,也许这个字本来就是篆文,也许它是由古文、籀文或隶书篆化而来...
汉字构形的发展与汉字书写的发展不是同步的。汉字构形的发展,甲骨文时期已形成简单系统,小篆阶段发展为复杂系统。汉字书写的发展,直到隶书阶段才形成笔画,楷书阶段实现笔画系统。汉字发展的目标,在古文字阶段主要是...
武则天在位期间推行过的新造字武周新字存活时间很短。其短暂的命运有必然的内部原因: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辅助交际工具,既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也具有很强的社会约定性;武周新字违反汉字的社会约定性,逆汉字发展规律而...
篆文在隋唐作为装饰字体,与先秦及秦代篆文作为社会应用字体的写法有很多不同,其中,有一些篆文受到后代字体的影响,表现出当代化的特点。从历史传承字和后代新出字两个方面分析篆文当代化在书写和结构两方面的表现有两...
隋唐五代碑志楷书在构件层面上存在大量混同形体 ,这与形体简化、系统化等动因直接相关。同时 ,隋唐五代碑志楷书又较好地实现了在全字层面上的字际区别 ,这又是与系统自况和人为规范分不开的。隋唐五代楷书形体混同现...
一种字体的确立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字形的正定 ,一是代表字体的确立。颜氏家族是一个传统小学和书法兼善的家族 ,他们在楷书字体确立过程中 ,在字形正定和代表字体确立两个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清代是"说文"研究的巅峰阶段,乾嘉学者考释《说文》,以笔记的形式留存下大量的考据。我们全面整理了清代学者研究《说文》词义训释的材料,从考证内容、考证结构、考证方法三个方面对材料进行了描写与分析,以...
蒋亚龄 齐元涛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2016年01期 期刊
碑志文字代表着一个时代正统文字的使用状况,对碑志文字的研究可以更多地了解汉字发展主流的脉络。隋唐五代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文化繁荣时期,也是楷书的成熟期,其碑志文字从书写到构形是较为规范的,同时也不乏变化...
部分学者对乾嘉经史考据笔记的研究价值有充分的认识,但尚未引起学界的普遍重视。对学术笔记的搜集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乾嘉经史考据笔记尚未得到全面而专门的整理。在乾嘉经史考据笔记中,一部分重要专家的论著得到了较...
汉字是成系统的,元素用字作为汉字系统的一部分,也受制于汉字系统的整体状况。元素用字的选用、创制或演变,都受到整个汉字系统的控制,最终形成了既符合汉字总体系统,又具有自身相对完整的元素用字子系统。元素用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