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传统民族节日"壮族三月三"作为地方性法定节假日,近年来产生了良好社会效果。"壮族三月三"来自于"三月三"歌节的节庆文化传统,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以歌节、歌圩、歌堂、歌会以及...
《文心雕龙·物色》着眼于文学创作的心物关系讨论,由此阐明文学与生活、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刘勰基于"感物"提出"物色",其目的旨在阐发"心物交感"论,"感物"何以...
中华美学精神的"根、本、魂、学、用"是一个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整体系统,也是其内涵构成、内容结构及其内在逻辑所在。从研究角度而论,对中华美学精神内涵特征与功能作用的发掘与阐发,应该着眼于寻根、固...
花山岩画人像造型的骆越根祖原型分析——“左江花山岩画研... CNKI文献
花山岩画是壮族先民的百越文明及其骆越文化创造产物,具有民族文化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价值意义。"骆越根祖,岩画花山"提供花山岩画研究的重要视角,立足于人物画像造型特征进行原型分析,从其蛙状人形的人物画...
真善美价值源的艺术发生学研究——“文学批评价值源研究”... CNKI文献
核心价值观在文艺观上具体表现为真善美价值观。真善美是文艺追求的永恒价值,也是文艺价值观的价值源。探溯文艺真善美价值源,需要从艺术发生学研究角度在作为"艺术前艺术"的石器工具、原始岩画以及民族文化...
论乡村建设理论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梁漱溟的乡村建设... CNKI文献
梁漱溟在上世纪30年代以其乡村建设理论指导开展了一场当时轰动一时的乡村建设运动,并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山东邹平、济宁开辟乡村建设实验区,历时7年,进行了乡村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综合改...
寻找源头活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审美人类学价值王杰(文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审美人类学这门学科的提出已有5年时间,在各位同仁的努力下,这门美学与文化人类学的交叉学科已基本确立了自己的学...
民族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广阔,民族文化资源极其丰富的特征,有待于从民族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民俗风情文化和民族地域文化等角度进行综合的旅游开发;同时在旅游开...
高师院校作为教师人才培养摇篮,应该基于师范教育特色优势加强"大学课程教学论"研究。针对中文专业文学概论课程性质特点,构建"文学概论课程教学论"体系模式,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结合的结果,旨在...
戏剧《长生殿》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描写了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杨玉环的凄美爱情故事。《长生殿》题材最早起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所以世人每每提起《长生殿》想到的就是李、杨的爱情,在此,从李、杨故事的传播和民众...
花山岩画图像叙事功能作用及价值意义——“左江花山岩画研... CNKI文献
花山岩画是骆越先民精神文化创造产物,对中华文明作出重要贡献,并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图像叙事角度研究其历史文化内涵及其骆越精神信仰机制不失为新的研究视角,蛙状人形的人物原型图像揭示图腾崇拜对骆越根祖历...
张利群 张逸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02期 期刊
布努瑶民族创世史诗《密洛陀》在叙述人类起源、民族起源、文明起源的过程中呈现出人类始祖密洛陀母亲神起源、24位男女大神起源和人类起源的三个阶段,从而揭示人类从神到人、从自然到人、从个体的人到社会的人的特征...
花山岩画的骆越文化渊源探溯——“左江花山岩画研究”系列... CNKI文献
花山岩画作为骆越根祖文化的重要源头,是壮族先民的百越文明及其骆越文化创造的产物,成为中华文明及其中华文化的宝贵文化遗产,乃至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的骆越文化探寻,与历代文献考证、文物考古、民族民间信仰活动...
张利群 张逸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03期 期刊
以昆曲艺术的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所取得的成果为个案研究,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着重于"保护"的核心价值取向,"保护"既有因其所处的生存语境的原因,也有其自身内在规定性的缘故,更有其文化传...
铜鼓是南方少数民族使用了两千多年的打击乐器,至今还在广西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民俗节庆活动中使用。广西也因此成为目前国内外发现铜鼓最多的地区。铜鼓所表征的民族文化与汉族的中原文化有很大差别。铜...
广西壮族"三月三"歌节是以唱山歌作为节庆对象和内容的盛大节日,歌节的民俗性、民间性、民族性定位都使之导向人类性和人性发展的目标和对理想、愿望的追求。歌节与其他民间节日一样,节日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区...
文学批评价值源发生学研究——“文学批评价值源研究”系列... CNKI文献
人类基于存在生存需要而进行艺术审美创造,价值创造伴随着价值评价,批评由此发生并形成真善美价值取向,构成其存在生存发展的价值源。文学批评价值源问题探讨,不仅证明文学批评发生渊源、生成机制与存在逻辑,而且也证...
审美人类学通过跨学科交叉研究,旨在"原始以表末",叩其两端,考察艺术与审美的"人学",身体问题成为人与艺术关系讨论的聚焦点。人的身体是人类进化与文明生成的结果,身体意义不仅在于作为人的存在...
批评伦理是批评实践探索与理论探讨的重要命题,基于文学伦理学研究视角,通过对伦理与道德、伦理批评与批评伦理内涵外延及其关系辨析,从批评系统及其要素构成的批评本体伦理、主体伦理、价值伦理、评价伦理、生态伦理...
刘勰《文心雕龙·总术》提出"研术"说,通过"原道"的文学本体方法论、"圆照"的文学鉴赏方法论、"见异"的文学批评方法论构成其方法论体系,在道、法、术的宏观方法与微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