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饰成分定语、状语、补语都是准述谓成分。同为降级述谓性成分,三者的语义功能不是平等一致的。在述谓性能力的程度级别上,三者也呈相应的序列:补语>状语>定语。
本文主要讨论VV式动词重叠的源流和形成,认为它在来源上有形式和意义两条途径。在形式上它和先秦的VV式1没有关系,来源于由V一V式省略"一"后的VV式2,而V一V式是由"一V"演变而来;但在语义上,它却是...
语言事实表明,动词重叠无论出现在何种语言环境中,都表现出了说话者的一种主观性。动词重叠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说话人的情感,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的认识。
动词AABB重叠式是由AABB叠加式发展而来的。AA式重叠是AABB式重叠的基础。唐以前的动词AABB式都是重言AA与BB的叠加,唐代出现动词AABB重叠式,AABB形式成为一种构词的语法手段。宋元时期动词AABB重叠式逐渐增多,至明清...
对外汉语专业作为很多地方高校的新增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方向模块设置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地方高校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要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设计科学的课程结构,建构全方位、分阶段的实践教...
状语的句法功能特征表现在状语是一种降级述谓性成分。然而同为降级述谓性成分,状语和定语、补语的语义功能不是平等一致的,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在述谓性能力的程度级别上,三者也呈相应的序列:补语>状语>定语。状...
方式状语主要用来修饰限定动作行为实施或性质变化实现的方法或形式。方式状语包括比况、工具、协同、对象、材料、方所、摹状等语义类型。本文主要用定量统计的方法考察方式状语各小类连用时的语序位置,并从句法、语...
传统现代汉语的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 ,现代汉语的教学目标应强调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研究素质的培养 ;在教学内容上应加强理论性、应用性和立体化的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应实行...
动词作定语有“V +N”和“V +的 +N”两种结构形式。通过分析两种结构中V与N的不同分布条件、性质及两者内部结构的不同 ,可以发现两种结构中的V是两种不同的动词名化 ,在VN结构中 ,N与V同样起着主导性作用 ,两者存在...
前重叠AAB式形容词是湖州方言中一种颇具特色的形容词变化形式。AAB重叠式的来源有两种:第一种,AB→ABAB→AAB或AB→AA+B→AAB;第二种,AA地B→AAB。其在修辞上表现为一种程度的“强化”,往往表现为说话人的一种主观态...
用定量统计的办法,可以更好地考察语气副词、时间副词的句法分布,尤其是定位与不定位的情况。经考察分析,发现语气副词和时间副词的位置受到音节、语义、篇章功能、语体风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西游记》中动词重叠现象的考察和统计,发现其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即动词重叠带宾语的情况及宾语的位置、"一"的有无、儿化问题及后带"来、去、看、去来"的情况。
“V的N”偏正短语中“V”与“N”搭配上的语义限制 CNKI文献
“V的N”偏正短语是由动词(V)和名词(N)加“的”组成,“V+的”修饰、限制N。按照形式和意义相 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考察V与N在“V的N”结构中的分布情况,分析V与...
同语从本质上属语用功能,其意义属于会话含义,取决于语境,具有丰富的语用修辞作用。从语法上来看,同语的语用修辞功能的实现必须借助于某些句式和副词的使用,并且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从语义上来看,其会话意义的实现必须...
联系情态范畴进行分析,动词重叠无论出现在何种语言环境中,都表现出了说话者的一种主观意愿。这种主观色彩主要是通过动词语义、句类、人称代词、附加成分、社会心理等语言表达手段来体现的。
同语格实现的根本机制是具有某种属性意义的名词由于特定的句法结构。语义重心发生偏移,附加属性意义突显。名词附加属性义的强弱对其能否构成同语格起着决定作用,附加属性义越强,越能构成同语格。
总括副词"都"和时间副词共现时,其语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单音节的时间副词一般都处在"都"的后面。兼有[+关联]、[+评价]语义特征的时间副词或只能居于"都"前面,或处在"都...
《诗经》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动词重叠,一些重叠形式如"采采"、"处处"、"言言"、"语语"、"宿宿、信信"等,都不是动词重叠。《诗经》中的表动态状貌持续的重叠合成词...
现代汉语的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高校现代汉语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应强调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现代汉语教学应向应用性、科技化和立体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