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经籍志》系点对贞观见存书,参酌损益"旧录"而成,"旧录"可分作两类:一是官修的秘书目录,一是王俭《七志》、阮孝绪《七录》等私撰的解题、叙录型目录。官修目录自荀勗《中经新簿》起就有据藏...
《周秦两汉书经考》主要研究先秦两汉《尚书》文本演变与文句释义。论文分为文献综述、分篇考释、专题研究三个部分: 文献综述部分。首先由清代至民国的《尚书》研究专著中总结《尚书》研究的得失经验,形成贯穿全...
即将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有《郑文公问太伯》一篇,记载了太伯对郑文公的临终告诫。其中太伯历数了郑国自桓公、武公、庄公以来东迁启疆,昭公、厉公斗阋斩伐的史事,最后劝诫文公当追慕先君、克己节欲、任...
用人者责任是一种重要的替代责任,在界定用人者责任的过程中,如何判断被用人者的行为是否属于“执行工作任务”,是其重点和难点所在。关于如何界定“执行工作任务”,各国标准不尽相同,我国学术界对这一问题也是看法不...
《新唐书·艺文志》增补修订《旧唐书·经籍志》的三种文献... CNKI文献
欧阳脩《新唐书·艺文志》补充、修订《旧唐书·经籍志》,存在三种文献来源,合《旧唐志》本身,《新唐志》实际由四部分组成:(一)《隋志》,即贞观见存书;(二)《旧唐志》,即开元见存书;(三)《崇文总目》等,即以...
《晋文公入于晋》凡八简,除简一、五略有残缺外,全篇基本完整。原简无篇题、序号,篇题及简序为整理者据简文内容拟定编排。简文叙述晋文公结束流亡,自秦返国之后,整顿内政、董理刑狱、丰洁祭祀、务稼修洫、增设武备,至...
清华简第八辑整理报告有《摄命》一篇,凡32简,简长约45、宽0.6厘米。简3、25、29略有残缺,其他基本完整,简背有序号,为编联提供了基本保证。全篇主体部分为周天子册命"摄"之命辞,文句与《周书》、西周中晚期...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有《芮良夫毖》篇,内容为周厉王大夫芮良夫告诫同僚之语,文辞、篇幅约略与两篇《诗经.大雅》相当。《〈芮良夫毖〉与文献相类文句分析及补释》一文根据《芮良夫毖》用韵情况将试为该篇分章...
一、《筮法》中"一"表示数字"七"清华简《筮法》中出现的卦画有"一"、"六"、"四"、"五"、"八"、"九"六种,其中最常出现的卦画为&q...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注释的补充与申述:(一)《尹诰》"尹念天之败西邑夏,曰夏自(害)其又民,亦隹氒眾"与《缁衣》引《尹诰》"尹躬天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句对应。(二)《耆夜》用...
《隋书·经籍志》是"五代史志"之一,修纂过程系依据《隋大业正御书目》,贞观初年点对"见存",于本志中可见若干条文证据;《七录》在分类体系、著录形式等方面影响《隋志》,如处士征召不就,南北...
郑玄注《禹贡》所引地理志系《东观汉记》之地理志考 CNKI文献
郑玄注《尚书·禹贡》每每引用"地理志",此"地理志"与《汉书·地理志》记载并非完全一致,不合之处却可得到西晋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的印证,当为《东观汉记》之地理志。《东观汉...
"衋"字先秦传世文献仅见《酒诰》一处,《说文》据《酒诰》上下文释作"伤痛",根据多友鼎、作册嗌卣等铜器铭文,可以推知"衋"即"盡"字,训为悉、皆。《酒诰》有"劼毖"...
清华简《(旨阝)夜》载武王八年戡黎,还行饮至之事。其文曰:“还,乃饮至于文大室。縪(毕)公高为客,邵公保睪(奭)为夹,周公叔旦为命,辛公(甲)为立(位),作策(册)逸为东尚(堂)之客,郘上甫命为司政(正)监饮酒。”文中所涉礼...
一、《金縢》郊祭辨清华简《周武王又(有)疾周公所自以弋(代)王之志》(下文称"简本《金縢》")载成王启金縢之匮,见周公以身代武王之说,乃云:
目录学是文献学的主要分支,目前也面临着尴尬境遇。余嘉锡、王重民等先生开拓了目录学研究的诸多方向,研究方法亦随物应机,广有启益。而近几十年除张固也《新唐书艺文志》、《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研究以外,可说鲜...
"三事"、"三事大夫"、"三有事"屡见于《诗》、《书》等西周文献之中。从东汉郑玄以下,注家倾向于将"三事大夫"等同于"三公"或"三有司",而这一说法又在很...
熹平石经《尚书》以东汉末期官学定本欧阳《尚书》为底本,大小夏侯《尚书》异文附于经文、《书序》之后,是研究汉代今文《尚书》的重要文献。1922年后,汉、魏石经残石出土日多,根据《隶释》所载残石、出土残石与汉人引...
一清华简《系年》曰:盍(阖)(庐)卽(世),夫秦(差)王卽立(位夫秦王指夫差,殆无疑义。又清华简第一册《楚居》:至霝(灵)王自为郢(徙)居秦溪之上,以为凥(处)于章[华之台]。竞坪王卽立(位),犹居秦溪之上。至卲王自秦溪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