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内迁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以西南联大和西北联大... CNKI文献
抗战期间,内迁至后方辗转办学的高等院校物质条件艰苦,学生衣着俭朴乃至寒酸,饮食粗糙简单,住室简陋拥挤,但凭着年轻人积极向上的朝气,他们把课余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各级政府、一些社会团体和个人提供的贷金、公费和...
中国西部农村婚姻家庭观念与实践变迁——以1950—1953年陕... CNKI文献
1950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之初,陕西农村群众对它"离婚自由"、"不准买卖婚姻"、"反对包办婚姻"等内容多有误解,认为它过高地张扬女性地位,会引起混乱,称它为...
作为抗战时期有过一定影响力的内迁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不仅是抗战时期汉中作为后方重镇在文化方面的突出表现,而且奠定了战后西北高等教育的基本格局。但到目前为止,有关西北联大的研究十分薄弱,这与西北联大存在时...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抗战前期国民政府设立的两所联合大学,肩负起保存中华民族文化命脉、为抗战及战后培养建设人才的重任。但这两所联合大学的境遇却不同:西南联合大学与抗战相始终,而西北联合大学...
口述史料中陕西农村妇女的日常生活:1950—1965 CNKI文献
1950—1965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秩序的背景下,陕西农村妇女的日常生活基调很简单:为生计而忙碌。尤其是1956年以后,她们尽一切可能参加集体劳动,以多挣工分维持家计。她们的婚姻,从择偶到婚后的生活,都没有太多...
抗战期间西南联大“民主堡垒”形成因素分析——以西北联大... CNKI文献
抗战期间,西南联合大学之所以成为著名的"民主堡垒",得益于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开明的地方政治、西南联大自由开放的校园风气,以及组成西南联大的三校团结合作的办学风格。这几个方面的因素相互配合,相互作...
李巧宁 陈海儒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1年04期 期刊
从1938年到1946年,西北联大在汉中九年,以自觉的文化担当精神为改变汉中以及陕南的闭塞与落后面貌做了许多切实有效的工作,其间既有对汉中地方文化的整理,还有对风俗的化育、对民众的教育、对文体活动的普及,又有对地...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教育部在开发西北的大背景下,将位于平津的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校迁设西北,先后组建了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其后又分设国立西北五校。在这个过程中,教...
1949-1965年的生育宣传与农民反应:基于陕西的实证研究 CNKI文献
为了认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生育政策与民间的互动,论文运用历史学的方法,以档案和方志资料为基础,以陕西为实证观察点,分阶段论述了1949-1965年间的生育宣传重点和农民的反应。1949-1955年,政府主要宣传妇幼卫生常识和...
西北联大时期,汉中人口膨胀,交通落后,商业迅速繁荣,文化教育事业空前发展。虽然百姓重享受,但因苛捐繁重、各种摊派频繁,底层群众日常生活困苦,衣着、饮食、住房都很简陋。1938年、1939年,鸦片售、吸依然严重,但在地...
第二届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论坛暨纪念西北联大汉中... CNKI文献
一、基本情况2013年8月3-4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主办,陕西理工学院承办的"第二届西北联大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