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期我国"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与实施,生态类型丰富但自然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再度引发学界关注。历史上罗布泊地区作为陆上丝绸之路交通重要节点,在中外文明交往与民族融合进程...
2019年7月3日至10月22日在敦煌莫高窟举办的"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时期艺术珍品展"中有两件罕见、织造工艺极高的大幅联珠纹团窠对鹿纹挂锦,第一件为美国芝加哥普利兹克收藏,第二件系瑞士阿贝格基金会...
晚唐五代敦煌康氏家族是敦煌粟特人中势力很强的胡人,他们是唐敦煌从化乡的主体,从石城镇迁徙而来,成为敦煌的豪族,从事商业手工业经营,同时还在吐蕃及归义军政权中担任各种官职,亦官亦商是他们从政的基本特点,敦煌文...
文章从环境演变整体研究、气候演变、水系变迁、植被破坏与保护意识、环境演变的原因、历史地理研究及日本学者对黑河流域的相关研究七个方面总结了以往学者关于黑河流域环境演变研究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其中存在的诸...
吐蕃占领河西陇右之后,驻扎于西域的北庭、安西节度使与唐朝间隔绝不通,贞元二年北庭节度使李元忠、安西节度使郭昕遣使奉表假道回鹘到达长安,唐朝通过这条道路对安西、北庭实施有效管理。直到安西、北庭节度使灭亡,回...
安史之乱发生后河西节度使主要兵力内援,防御力量空虚,在吐蕃打击之下不断西迁,本文探讨了河西节度使杨志烈、杨休明、周鼎和阎朝的任职时间和过程,同时也探讨了吐蕃对敦煌和西域的占领的经过等问题。
新见《唐米钦道墓志》考释——敦煌相关金石整理研究之一 CNKI文献
新见的《唐米钦道墓志》,近年出土于洛阳,葬于开元二十五年,是目前见到的年代较早的粟特米姓的墓志之一。墓主自称敦煌人,为我们提供了中古时期粟特人迁徙的新资料。墓志提及米钦道参与平定嶲州内乱一事,恰好可与史籍...
《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与《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共收录莫高窟明代游人题记12条,《安西榆林窟》一书共收录榆林窟明代游人题记7条。这些保存下来的明代游人题记,不仅真实记录了信众和普通游客巡礼莫高窟、榆林窟的...
晚唐五代敦煌寺院香料的科征与消费——读《吐蕃占领敦煌时... CNKI文献
本文主要根据敦煌文书P.3047《吐蕃占领敦煌时期乾元寺科香帖》为中心,对晚唐五代敦煌寺院对香料的科征和寺院香料消费情况进行了探讨,寺院使用香料主要向当事僧尼科征,科征标准约21个僧尼科征一两出产印度名贵香。敦...
敦煌归义军节度使承袭制度研究(上)——张氏归义军节度使的... CNKI文献
归义军首任节度使张议潮,在中原王朝的压力下入朝归阙,长期滞留长安。张议潮与张淮深之间的归义军节度使权力承袭并没有进行,只是暂时的委托,最后在张淮深不断入朝请求赐予旌节之后,为唐王朝所承认。张淮深时期,归义军...
壁画音乐图像与社会文化变迁——榆林窟和东千佛洞壁画上的... CNKI文献
榆林窟和东千佛洞壁画上绘制的5件拉弦乐器图像,是目前敦煌石窟壁画仅有的拉弦乐器类图像,也是已知最早的拉弦乐器图像史料,它的出现对拉弦类乐器历史和系统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先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拉弦乐器历...
敦煌写本相书理论与敦煌石窟供养人画像——关于敦煌莫高窟... CNKI文献
汉唐敦煌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区,除了汉族之外,还生活有粟特人、吐谷浑人、南山人、吐蕃人、龙家人、达怛人、回鹘人以及少量的西域其他居民,很多民族都有明显的面貌特征,其中粟特、吐谷浑、吐蕃、回鹘等都在敦煌石窟...
曹议金节度使位继承权之争——以“国太夫人”、“尚书”称... CNKI文献
S.5957、S.663文书中的"国太"夫人是曹议金时期的索氏夫人,即曹议金第一夫人。曹元德的生母是"国太夫人"索氏,而非甘州天公主。曹议金时期,曹元德与天公主生子"尚书"围绕节度使继承权展...
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敦煌莫高窟,考察了解莫高窟历史沿革和文物保护研究情况,并走进洞窟察看历史悠久的彩塑、壁画;接着又来到敦煌研究院,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对敦煌...
晚唐五代河西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区,主要居住的少数民族有粟特人、吐蕃人、龙家、吐谷浑、回鹘、嗢末等,敦煌文献中保存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研究,我们认为,除了汉族之外,敦煌地区居住的少数民族主要是粟特人,瓜州地...
敦煌写本邈真赞所见真堂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关于莫高窟供... CNKI文献
本文从梳理敦煌文献邈真赞过程中,发现并探讨论证了其中涉及真堂及其相关问题,即敦煌邈真像的作用,影堂与真堂设置的地点,功用及其作为真堂所反映出来的佛教世俗化人间化倾向。
晚唐五代敦煌地区佛教兴盛,佛教教团与归义军政权关系密切。张议潮收复河西及建立归义军政权得到佛教教团的巨大帮助,僧使来往于长安敦煌之间,作为幕僚参与归义军政权决策活动,地位崇高,政教间互相依赖、利用,佛教得到...
《唐李恪墓志铭》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李恪于唐高宗永徽四年被杀后,又以国公礼仪埋葬时撰写的,史料价值极高,可补正史记载之不足。本文针对墓志铭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考释,就李恪被杀原因进行了探讨。
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虽然没有保留下来成文的清规一类的东西 ,但是在%文中有很多与清规有关的规定的记载 ,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当时清规的大概情况。本文认为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制定有自己的清规 ,这种清规有...
洛阳新出土的唐敦煌米钦道墓志,志文中涉及到嶲州都督张审素冤案的诸多细节。结合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的记载,可大致了解该冤案的具体诱因。把张审素征伐西南蛮放到唐蕃战争的大背景下,为此后张审素的曲折经历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