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政权的势力范围仅限于瓜、沙二州。归义军节度使府衙位于沙州,沙州又被称作"上州"。瓜州刺史慕容归盈、曹延恭先后在瓜州长期执政。由于地理、姻亲、政治等因素,导致归义军政权内部形成...
曹氏归义军是五代、宋初时期敦煌的地方性政权,它在沟通中原与西域交流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张承奉统治敦煌时期,曹氏家族通过联姻,逐步提升了家族声望。914年曹议金取代张承奉,建立曹氏归义军政权。曹氏归义军政...
曹议金节度使位继承权之争——以“国太夫人”、“尚书”称... CNKI文献
S.5957、S.663文书中的"国太"夫人是曹议金时期的索氏夫人,即曹议金第一夫人。曹元德的生母是"国太夫人"索氏,而非甘州天公主。曹议金时期,曹元德与天公主生子"尚书"围绕节度使继承权展...
归义军时期,敦煌的功德记文书由"家族式"的书写模式,转换到了"统治群体的发愿"模式,继而又转换到"节度使家庭人员的发愿"模式。曹元忠、曹延禄时期,敦煌文书在内容、人物称号等方面都表...
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文献中出现了大量"太子"称号,所指既有于阗太子,也有曹氏太子。敦煌文书关于"太子"的记载中,部分有明确的"于阗太子"称号;部分我们根据文书中的人名、于阗"天...
归义军政权后期沙州地区出现了"沙州蕃族"(沙州回鹘)部落。曹延禄时期"沙州蕃族"部落与归义军政权关系良好,曾经为归义军出使中原担任导引。随着沙州回鹘的壮大,他们不仅在外交上帮助归义军政权,...
P.2642文书大致包括三个时代的内容,总体上是按照时间的倒叙进行编排。对该写本进行整体的校录研究,有利于我们认识该文书的价值。P.2642反映了曹元德、曹元深、曹元忠时期节度使位"兄终弟及"的过程。该文书...
曹魏时期敦煌郡应有敦煌、龙勒、效谷、广至、宜禾、冥安、渊泉、伊吾八县;西晋元康五年以前,敦煌郡有昌蒲、敦煌、龙勒、效谷、广至、宜禾、冥安、深泉、伊吾九县;元康五年后,敦煌郡或仅保留昌蒲、敦煌、龙勒、效谷四...
曹氏家族长期在敦煌地区经营其家族关系。曹氏与索氏联姻后,张议潮成为曹议金的外父王,为曹议金的登台奠定了合法性;一批张氏成员为曹议金在战场上效忠,也成为其他官员的榜样。曹氏联合了敦煌地区的实力派家族,如阎氏...
对于敦煌出土书仪类文书的源流,前人有过不少研究。但是学者多专注于书仪内容的源流,而忽视了对书仪这类体裁最初产生和其体裁源流的研究。从书信的发展史来看,书仪大概产生于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书仪体现的是世族风...
敦煌书仪文书的内容涉及唐五代时期朋友间的往来书信、世族家礼、民俗礼仪、官场交往等。学术界已有的成果主要从书仪文书的整理、书仪的名实与源流、敦煌书仪与唐代礼俗、敦煌书仪所反映的相关史实、书仪的语言学价值...
敦煌文书中出现的"国太"称号,是研究曹氏归义军联姻问题的重要线索,也涉及曹氏归义军时期的若干重要问题。S.663、S.5957文书中的"国太"夫人索氏,反映出曹氏归义军初期与甘州回鹘之间的复杂关系。...
敦煌书仪文书的内容涉及唐五代时期朋友间的往来书信、世族家礼、民俗礼仪、官场交往等。敦煌文书中保存了100余件书仪写本,撰写时间约在武则天执政时期至五代沙州曹氏归义军时期的近300年间。 目前学术界主要从从...
敦煌《书仪镜》写本S.6111+S.10595考释 CNKI文献
一敦煌文献中《书仪镜》写卷保存有S.329、S.361、S.9713、S.6111、S.10595、P.4784共6个卷号。S.9713+S.329+S.361(以下称作"甲本")为同一写卷断裂而成的三个残卷的拼接,赵和平、郝春文等先生已经做了非常...
曹元德、曹元深兄弟二人任归义军节度使的时间不长,有关文书保存下来的不多,因而很容易将两个不同节度使执政时期的文书混淆。935年曹元德出任归义军节度使后,沿用之前的司空称号。939年,曹元德已经以司徒自称。曹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