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是内部联系较为紧密的区域经济组织,具有共同的遏制腐败犯罪的必要性。《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各缔约国提出的反腐败要求是APEC成员间合作反腐的基本依据。但由于区域结构的特征与成员体各方的政治模式、法律制度...
关键词: APEC成员合作反腐 / 司法一体化机制 /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下载(860)| 被引(8)
死刑替代措施就是在不适用死刑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用来代替死刑的刑罚方法。死刑替代措施应以现行刑罚体系为基础,以废除或限制死刑实际适用为前提进行考察,选择能够直接担当"最严厉"法定刑角色,保持足够...
由于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开放性和原则性,导致非法经营罪在司法适用中争议不断。判断非法经营罪是否成立,应当立足于客观行为侵害刑法所保护法益的实质考察。认定"违反国家规定"应考虑规范的时间效力、制定主...
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的防控策略——基于“破窗理论”的本土化... CNKI文献
"破窗理论"是从心理角度分析犯罪现象延伸发展的原因,主张以控制"犯罪场"为基本手段来防控犯罪的理论学说。这一理论,对于我国防控因人口流动所带来的犯罪剧增现象,具有借鉴意义。"破窗理论...
《刑法修正案(七)》对走私罪修改引发的冲突及其解决 CNKI文献
《刑法修正案(七)》第1条对刑法第151条第3款作了修改,将原先的"走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罪"修改为"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罪"。这一修改,导致了刑法第151条第3款与刑法第153条、第152条、第...
关键词: 走私罪 /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 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罪 / 冲突
下载(670)| 被引(20)
在网络传播有害信息的概念中需要先厘清网络有害信息的含义、法律规制意义上的网络传播特征、网络有害信息的传播方式及信息类型划分。网络传播有害信息刑法规制对象的选择,应当以社会危害性为基础,坚持刑法谦抑性原则...
楼伯坤 王静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06期 期刊
行为加重犯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文章通过对加重犯基本构成及加重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所有的加重因素都可以被称为"情节"。情节加重犯的概念要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在广义的情节加重犯中应当剥离出行为加重犯,成...
“侦查管辖中心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公诉案件为基准... CNKI文献
以审判程序作为整个刑事诉讼中心的"审判中心论",是刑事程序法治化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原则,但"审判中心论"并不意味着审判管辖是中心,管辖只是刑事诉讼阶段性程序启动时需要考虑的一项基本内容。以...
孙红卫 楼伯坤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9年02期 期刊
起诉标准与定罪标准的司法把握,常常存在对移送审查起诉标准和提起公诉标准要求过高以及立案标准与移送审查起诉标准跨度过大等问题。鉴于刑事诉讼各阶段具有的递进性和独立性,改良起诉标准与定罪标准关系的基本方向应...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保障人权、准确打击犯罪和促进司法公正的需要。切实可行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当建立在合理的"非法证据"范围的基础上。非法证据排除范围的选择需要遵循人权保障原则、客观真实原则、非法...
楼伯坤 朱霞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2年02期 期刊
走私罪的罪种应当如何设置,理论上并没有统一的意见。我国1979年《刑法》采用"单一罪名制",只规定了一个走私罪名。1988年1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和1997年《刑法》采用了"...
论我国司法公信力的流失与重拾——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 CNKI文献
司法公信力是民众对司法机关和司法活动的信任及其大小,其在提升司法能力和司法权威、实现司法公正、发挥司法功能、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司法公信力严重流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司法地位不独...
犯罪行为的系统化就是运用系统论的原理,通过对各学科中犯罪行为的整合,研究并概括出犯罪行为规律性联系的理论方法。犯罪行为的系统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它运用行为学和心理学等基础学科、刑法学和犯罪学等专业学科,以...
在共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案件中,对故意伤害罪实行过限和结果加重犯作出区分很有必要。共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只有在教唆犯完全概括授意、没有对结果作出限定性提示,或者现场的共同实行犯对过限的实行行为知情或对...
楼伯坤 检察日报 2019-09-07 报纸
构建实质公平的APEC成员合作反腐司法一体化机制:以联合国反... CNKI文献
APEC是内部联系紧密的区域经济组织,有必要共同遏制腐败现象。《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缔约国提出的反腐败要求也是APEC成员合作反腐的基本依据。但由于亚太区域的特征与各方政治模式、法律制度和现实状况的不同,各成员...
楼伯坤 《China Legal Science》 2016年04期 期刊
关键词: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 office / 实质公平 /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下载(193)| 被引(3)
论我国逮捕权的归属——以检察机关拥有侦查权为前提 CNKI文献
逮捕权是一种程序性权利。逮捕决定需要由中立的机关或人员来做出。我国现行的司法体制并没有给公检法机关在各自履行基本职能的前提下再以完全中立的身份行使该权力的空间。检察权的行政性仅仅表现在运作上。以宪法规...
司法公信力是指司法权凭借自身的信用而获得公众信任的程度。近20年来,我国探求刑事司法公信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起步、发展和深化三个阶段。研究的內容主要涉及社会环境、司法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司法...
行贿罪是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二者并不形成对应关系。只有将"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的属性统一到"主观要...
我国司法实践中对腐败犯罪的审理经常出现"同罪异判""异罪同判"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腐败犯罪罪刑配置不均衡。随着《刑法修正案(九)》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相继出台,对腐败犯罪的刑罚配置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