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北京公共卫生制度变迁过程探析(1905-1937) CNKI文献
本文以1905-1937年间北京公共卫生制度变迁为具体个案,将其分为移植、扩散和转化三个阶段。通过对三个阶段的行动者、制度逻辑和制度环境的分析,揭示出近代中国制度变迁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既是由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
近代中国国家与民间组织的互动——以北京公共卫生制度建构... CNKI文献
清末新政改革中,作为警察职能的公共卫生制度在北京被建立起来。但此后北京的公共卫生既未得到有效实施,也未跟上世界公共卫生发展的潮流。基督教民间组织和学术性民间组织积极宣传公共卫生新思想,在观念层面冲击已有...
自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进入北平后,国民党从地下党一跃成为执政党,在其领导下北平城内工会次第建立,并掀起一股工潮。在北方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工会并未因北平市党部的领导就获得天然的合法性,而是不得不依法避免被取缔...
关键词: 北平特别市党务指导委员会 / 工会 / 工潮 / 《工会法》
下载(858)| 被引(3)
清末民初,北京的疫病防治经历了较大转变,这不仅得益于为应对疫情设立的各类防治机构,而且得益于日常性疫病防治机制的设立。清末,新成立的警察机构在沿袭传统应对疫病办法的基础上,开始采用宣传疫病知识和推广种痘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身体史成为西方历史学界研究热点,相关论著层出不穷。国内学界对其状况尚无系统之了解。本文分析了身体史研究兴起的理论和社会根源,阐述了研究方法的发展,从医学史、政治史和文化史三方面介绍了身体...
民初北京食品卫生管理探析——兼论中国式“依法行政” CNKI文献
北京的食品卫生管理创立于清末新政时期,初为警察机构职能之一,1928年后,几经改制,成为卫生局管辖的事务。到1937年,已形成一套基于食品卫生法规的管理制度,并开启专业化的转变。但是,在实际社会生活中,食品卫生管理名...
知识、权力与日常生活——近代北京饮水卫生制度与观念嬗变 CNKI文献
1900年,洋井开凿技术的传入普及了甜水井,改善了北京甜水井缺乏的状况。1910年,源自西方的自来水在北京开通,成为卫生饮水的代名词。这些并未形成真正的饮水卫生观念,直到1925年爆发的自来水卫生事件,才促成了以有无细...
清末,移难民实边被官员作为一项应急之策提出,以达实边和救济难民的双重目的。宣统元年十一月,湖北省谘议局直接与黑龙江巡抚商议将该省难民移往黑省垦荒。双方电文交驰,商妥办法,但因未能得到湖北地方官员的支持而未...
世界现代公共卫生史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相关问题的研究 CNKI文献
始自19世纪的现代公共卫生,是西方国家运用权力在患者和健康者之间建立起某种形式的边界干预疾病的传播,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和社会失序之目的。20世纪,世界各国先后接受公共卫生,中国亦在其列。本文试图在回顾世界范围内...
清末新政时期,北京先后创设内、外城官医院,直属内外城巡警总厅管辖,为市民尤其是贫民提供免费医疗,兼具慈善和公共医疗性质。进入民国后,内、外城官医院隶属于京师警察厅,承担医治市民的责任,但因财政破产、管理混乱...
1927年2月,京师警察厅以"妓女最易传染花柳病"为由,在北京建立了妓女检治制度。本文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探究该制度产生的前因后果,从更广阔的社会历史揭示出在"妓女最易感染花柳病"的社会观念影响下...
从被救济到抗争:重析1929年北平人力车夫暴乱 CNKI文献
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通过文学和社会调查的方式,塑造了人力车夫"被救济"者的形象。南京国民政府接管北京后,国民党北平市指导委员会设立了总工会,人力车夫被组织起来,运用政治方式予以救济。在总工会支...
新中国成立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得到经济史学界的关注,有关资本主义萌芽、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成为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阐释近代中国的经济现象,形成了一套有别于...
最近二三十年来近代中国国家-社会的研究,在取得较大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城乡研究泾渭分明和偏重社会忽略国家的问题。为突破已有研究,可引入"社会中的国家"研究路径,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国家与社会之间各种具...
整体史取向的区域经济史研究——评《米谷贸易与货币体制:2... CNKI文献
黄永豪著《米谷贸易与货币体制:20世纪初年湖南的经济衰颓》是近代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一部创新之作。从世界经济来看,自19世纪70年代起国际白银价格下跌,促进各国贸易增长,中国虽然贸易增长但经济却日渐衰败,黄著以湖南...
海港检疫全球化对华影响之研究——以1894年香港鼠疫为例 CNKI文献
19世纪后半期,在西方列强的强迫下,中国成为海港检疫制度全球化进程的一分子。为避免因防疫致外人干涉内政,海关开始负责海港检疫的实施。本文以1894年爆发的香港鼠疫为例,考察了香港、广州和上海三地的不同应对,分析...
本文以宣统年间的出关苦工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苦工流出地与流入地的工资差异,从经济角度解释了苦工的地区流向和职业取向。此外,通过分析中俄两国政府对待苦工的态度,阐释了苦工们在谋取到一定经济收益的同时,不仅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