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东汉—三国蔡越墓出土的相轮陶楼,在建筑形制上为汉式陶楼和印度式相轮塔刹的结合,在装饰母题上同时兼有汉地神仙瑞兽与印度—犍陀罗式有翼天人的图像,明显带有佛教初传时期汉、印文化杂糅的特点。本文在讨论...
吐蕃绘画的庐山真面目,在尘封了千年之后于20世纪逐渐有所发覆,最先进入学界视野的是敦煌莫高窟的部分壁画和绢纸画,一些作品即画于吐蕃占领敦煌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物考古部门在青海省都兰县血渭草场又发现了吐...
武周时期流行起来的善跏趺坐弥勒大像,其肇始当为垂拱四年(688)于洛阳天堂营建的夹纻大像。天堂由武则天的宠臣薛怀义督造,天堂内供奉的大佛,从武则天"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的尊号以及洛阳龙门石窟及周边同...
古人借助丹青文彩来装饰陵寝梓宫,表现生死祈祥、魂魄神仙的观念起于厚葬风气盛行的年代。秦汉以前的墓室,绘在壁面上的只见有几何形的简单纹样,湖北江陵昊天观1号楚墓椁板上绘有11幅田字形
山东青州龙兴寺出土的窖藏佛教造像,在东魏至北齐之交发生了样式上的突变。引起样式急剧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印度笈多式佛像从南海的传入。梁武帝率先吸纳,在江南形成新样。北齐随后效仿,于邺城开启风气。青州北齐佛像...
五台山佛光寺中央佛坛现存泥质彩绘塑像35身,其中33身唐代塑绘格局、造像样式等原有基本面貌保存完好,为中原地区体量最大及数量最多的一坛唐代彩塑造像遗存;但此佛坛现存1身送供人等身像及1身韦陀像,则分别属金代和明...
敦煌壁画《维摩变》在唐宋时期出现了"贞观样""吐蕃样""归义军样"三种图式,这三种图式分别与敦煌唐、吐蕃、归义军三个时期独特的历史语境相对应。本文通过三类壁画图式构成要素的比较...
疏密二体,是唐人张彦远对中古人物画审美形态所作的样式分论。本文通过考据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对晋唐道释人物画样式中笔迹周密的"密体"及简易标美的"疏体"两种不同的风格进行具体分析,论述疏密...
身份认同:敦煌吐蕃装人物进入洞窟的条件、策略与时间 CNKI文献
引言按《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简称《总录》)调查提示,中唐-吐蕃时期(786-848年)营建的洞窟数43所[1],分布于1、莫高窟南区北端崖面;2、北大像北侧崖面;3、南大像与北大像之间崖面;4、莫高窟南区南端崖面。随后樊锦诗...
现存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为唐大中六年朝廷"许令修复"的"官营"名山胜地寺院建筑。该殿重建主持僧人由官府选定,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工部尚书等一批高等级官员支持、参与了此项工程,大殿重建落...
20世纪中国壁画墓的发现,可以初略地分为两个阶段,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为分界,前后各约50年。20世纪一百年间所发现的古代壁画墓,上起两汉,下迄明清,差不多汇集成了中国的另一部历史。这部历史是用实物和图...
在中国史籍中,佛教被称为"像教"。佛、法、僧三宝中,佛像为其首,这至少是佛教传入中国时的面貌。东汉明帝永平求法,佛像由此在中国得以绘制传播。汉末桓、灵帝时,宫中设华盖以祠佛陀、老子,佛像为上流社会所...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在议论四川的水陆法像制度时曾说:"惟我蜀人,颇存古法,观其像设,犹有典型。"~([1])东坡的议论不仅适用于水陆法像,亦可以用来读解四川地区的佛教造像。四川地区现存的佛教造像,以唐代造像居...
辽墓壁画始发现于本世纪30年代,日本人小林行雄、田村实造在1930年和1939年两次考古调查的基础上,刊布了《庆陵》调查报告和《庆陵壁画》,辽墓壁画艺术渐为人所知。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辽壁画墓的清理发掘不断有令人...
阳摩山石窟位于山西省寿阳县解愁乡阳摩山的山腰石壁间,是一处新发现的石窟造像,其中文殊普贤造像2处,分别为第3龛"千佛龛文殊像"及第8窟"功德堂文殊像"。两处文殊造像样式与莫高窟第220窟五代同...
北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的朝代,同时又是美术史上绽放异彩的时期。在前后不足三十年的时间里,绘画上有杨子华、曹仲达这样彪炳画史的画家。雕塑上留下了天龙山,响堂山石窟艺术。书法上则有后代书家奉为"擘窠大...
20世纪的学术大发现,丝路文明和草原文明是一对孪生姐妹。丝路文明因定居城邦民族间的商贸及文化交流而闻名,草原文明因游牧民族的兴衰迁徙而形成特色。按格鲁塞《草原帝国》的描述,游牧文明的历史以俄罗斯草原、匈牙...
本文以敦煌石窟保存的《观无量寿佛经》内容壁画为研究对象,对《十六观》等反映的自然观及敦煌画家将自然景物移入佛教绘画的过程进行了探讨,指出自然的心象仍是中国艺术绵延发展的内在动力。
作为美术文化观照的美术史学──关于全球化背景下美术史研... CNKI文献
全球化现象首先引出的是文化背景的置换。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去看待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美术现象 ?如何由过去的民族文化观和地域文化观走向世界文化观 ?如何建立共同的或相关的描述模式和有效的解读方法 ?是新世纪...
引言本文所讨论的早期佛教系指佛教初传时期,即东汉、三国时期的佛教。这个时期的佛教不仅有僧史和历史文献作为依据,而且有相关文物的发现。早期佛教文物的发现地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一、洛阳、徐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