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机制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区域生态补偿蕴含了公平、效益和俱乐部效应的法律理念,制度上能够保障生态建设地区的生存利益和可持续发展。在区域生态补偿制度中,应认真界定区域生态补偿...
文化遗迹是指为了公共利益,基于保全历史传统、民间工艺或城市规划与设计,维护村落历史风貌而施以保护的物体本身、物体的复合体或部分物体。文化遗迹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诸多国家采用财产法和环境法保...
曹霞 陈海宏... 《朝阳法律评论》 2012年01期 期刊
关键词: 文化遗迹 / 法律保护 / 国外保护模式、制度与经验
下载(214)| 被引(6)
随着刑法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学界关于环境犯罪的研究也在不断走向深入。目前,绝大多数学者已经高度赞同环境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应该包括刑罚与非刑罚措施两种。但究竟什么是惩治环境犯罪的非刑罚措施、适...
水是生命之源。随着经济的发展,水污染现象却日益突出。美国通过采取命令控制、协调利益、经济刺激、公众参与等一系列法律控制机制,成功的遏制了水环境的恶化,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缺陷与不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
陈海宏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 2008-10-01 中国会议
"区域限批"是环保行政部门在环境影响评价阶段,通过暂停对未来新建企业的审批,促使环保违规地区尽快解决环境问题的一项政策。这种方式汲取了"连坐"制度的社会治理思想,成为地方政府头上利剑,有着...
"生态文明"是一种全新的文明形式,它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理念的革新,更需要法治的保障。其中,刑法的地位作用尤为独特和明显。但是,传统刑法在立法理念、立法模式及司法...
我国人文旅游资源的法律保护及其完善——以山西省为例 CNKI文献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古迹丰富,拥有众多举世闻名的世界级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传统的旅游学中把人文旅游资源定义为:"...
森林犯罪属于比较严重的环境犯罪,现有刑罚中自由刑和财产刑的运用并不能恢复受损的森林,为此,有必要探索非刑罚措施即法定刑之外的其他措施的运用。针对森林犯罪,可供选择的非刑罚措施有责令补救、限制活动以及勒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