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赋予权力以社会本体论地位,从多个方向上更改了经典政治理论的权力概念。在话语—权力—身体相互构成的分析中,理性的统治成为福柯权力批判理论的核心主题,它从根本上改变了马克思经济批判的政治理解模式,经济关系...
罗骞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5年02期 期刊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命题 CNKI文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使命,是马克思主义自由全面发展宗旨在当代的具体展开方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它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叙事主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
技术政治、承认政治与生命政治——现代主体性解放的三条进... CNKI文献
现代意味着人在不同的生活领域实现了解放并且确立了三种不同的主体性意识。这就是能够揭示并利用必然规律的认识主体性、抽象人格得到等同承认的权利主体性和实在物性得到肯定和颂扬的欲求主体性。与现代解放中确立的...
现代以来存在着消极政治、革命政治和微观政治三种主要政治概念,但这些主要概念已经不足以揭示当代政治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用建构性政治概念来概括当代政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建构性政治概念强调政治在社会发展中...
罗骞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8年04期 期刊
不论从理论的内容还是理论的特征来看,马克思主义都可以在本质的意义上被看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历史性、批判和自我批判性等特征。马克思主义作为批判理论的主体内...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论视域中,资本是现代性的本质范畴。现代就是资本原则在时间和空间中得到展开和实现的人类文明形态。现代性批判的基本任务就是描述以商品资本关系为对象性存在形式的社会存在状况,揭示现代人类文...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放多元的社会和学术环境下,援"西学"入"马",以"西学"来解"马",寻求出"新",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的重要路径。"以西学解马"可以分两...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启蒙主义”式解读 / “后现代主义”式解读
下载(665)| 被引(4)
阐释与创新:建构性马克思主义的提出——罗骞教授访谈录 CNKI文献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发展着的理论,这不仅是说马克思主义的阐释存在着历史性的变化,而且是说马克思主义本身在历史中不断地生成。马克思主义只能在社会历史空间中呈现为各种具体的现实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始终存在着继...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是国内最活跃也是成果最丰富的学术领域之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引进契合了我国思想解放的现实需要,对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尤其是对我国哲学学科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西方马克思主...
思辨本体论的基本规定及其超越——兼论历史唯物主义在存在... CNKI文献
绝对的普遍性、绝对的本原性和绝对的本质性是本体概念的三重规定。本体概念是以特定的思维方式把握世界形成的观念建构,但却被看成实体意义上的绝对存在。以本体概念为基础的本体论是建立在抽象主义、基础主义、本质...
"何为政治哲学"与"何为哲学"一样是没有终极答案的问题,其答案只能表现在不同谈论的差异和共识之中。因此,近些年来,政治哲学的研究虽有勃兴的迹象,并且确实取得了不少进展,但关于政治哲学的理解...
能在论及其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据——阐释后形而上学存在论视... CNKI文献
存在论概念本身已经意味着三重存在论差异,它打破了抽象同一性的存在概念,使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关系成为存在论的基本问题。立足于实践概念,历史唯物主义在辩证的历史过程中把握思维与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现实被理解为实...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性原则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思想的局限,将唯物主义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思想境域,历史性原则获得了世界观意义,它瓦解了唯物主义本体论抽象主义和绝对主义的思维方式。由于历史性原则的引进,历史实践中介...
异化劳动:现代性状况与现代性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 CNKI文献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一方面,通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思想成果的指引,《手稿》的理论探索转向了现代市民社会的物质生活领域,以劳动异化来表征人类的现代...
关键词: 异化劳动 / 历史唯物主义 / 现代性批判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下载(2356)| 被引(20)
现代主体性政治的逻辑终点——政治叙事中的生命政治概念及... CNKI文献
生命政治被阐释为现代主体性政治的基本环节,与技术政治和承认政治一道构成对传统政治概念的超越。生命政治概念的叙事基础是作为物性实在和实在物性相统一的生物性的生命概念。它属于现代主体性政治又不同于现代以技...
解构批评最终是一种政治实践——对德里达解构主义政治思想... CNKI文献
通过对"在场形而上学"的批判,在德里达的解构思想中,政治阐释的绝对主义和实在主义基础被彻底地瓦解了。以延异思想为基础,与弥撒亚主义相区别的"弥撒亚性"被理解为存在的普遍结构,它意味着历史不...
罗骞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3年06期 期刊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现代的本质不在于主体性观念的绝对统治,而在于观念和政治中获得解放的人由于资本的规定而陷入异化,实践中张扬的主体性乃是资本原则的"面相"。因此,现代性批判的任务主要不在于在...
祛除形而上学历史观的三重教条——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 CNKI文献
思辨本体论在历史观中表现为抽象还原论、机械决定论和终极目的论三重教条。立足于后形而上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视域,历史地理解历史并且历史地理解存在,历史观才能从形而上学的三重教条中解放出来。以实践概念为基础,将...
乌托邦精神与总体性意识——詹姆逊文化政治批判的思想基础 CNKI文献
在科学主义和顺从主义的普遍氛围中,詹姆逊重新阐释乌托邦概念的意义,将乌托邦精神看成是超越实存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批判源源不断的动力。作为政治事业的文化批判就是将乌托邦精神视为时代提供总体性的认知图绘,并由此...
“自我意识”哲学对启蒙原则的论证——马克思早年思想的现... CNKI文献
以博士论文和《莱茵报》时期的政治评论为标志,马克思早年思想表现出现代性的基本定向,亦即持一种非批判的启蒙主义立场。从"传统"的专制极权走向"现代"的自由民主成为早年马克思的根本实践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