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明土壤中矿物随时间变化的机制是理解矿物风化和土壤发育的基础。利用X射线衍射法对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土壤矿物组成随成土作用时间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冰川退缩区成土母质的矿物组成同质性较高,以硅...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序列植被生物量动态 CNKI文献
基于对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后形成的125 a的原生演替序列上不同森林群落类型的调查,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了7个典型样地(S0~S6),分别代表冰川退缩后第0、17、35、49、56、85和125年后的演替群落,探讨了不同演替...
两种形态分析方法对冰川退缩时间序列土壤中磷的生物有效性... CNKI文献
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是陆地生态系统安全和初始生产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土壤中磷的生物有效性由其形态组成决定.常用的磷形态分类方法是Hedley提出的连续提取法,即通过不同化学强度的提取剂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步提取,各级提...
吴艳宏 Jrg PRIETZEL...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4年09期 期刊
关键词: 土壤 / 磷形态 / Hedley连续提取 / XANES
下载(323)| 被引(6)
以贡嘎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5种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叶片比叶面积(SLA)、叶干重(LDW)、碳(C)、氮(N)、磷(P)含量、同位素丰度(δ13C、δ15N)等叶属性特征,阐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物种叶片性状的差异以及各种...
在介绍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是大熊猫物种演化史上的最后栖息地的缘由,论述了拯救大熊猫物种的关键是保护现存种群栖息地。在阐明山地结构模型的构建理念与要素的基础...
采用典型样地调查和异速生长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贡嘎山东坡垂直带谱上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暗针叶林、高山灌丛4种典型植被类型的地上部分生物量与碳储量。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的升高,植...
苔藓植物作为环境变化的指示植物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温度、水分、干旱、光照、海拔以及着生基质等方面就苔藓植物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性进行了综述,以期促进苔藓植物的多样性保护以及环境污染...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成功已经12年,遗产地的保护与管理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四川大熊猫自然遗产是具有全球性突出价值的珍贵资源,合理利用大熊猫自然遗产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及其相关产业,...
青藏高原贡嘎山冰川区水体中Hg的空间分布及其源汇特征 CNKI文献
通过测定青藏高原东北部贡嘎山冰川区流域尺度的雪样、冰川、地表水、地下渗透水的汞(Hg)含量及形态,发现流域水样的总Hg浓度介于1.74—17.8 ng·L~(-1)之间,其60%以上的形态为颗粒态汞;Hg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海...
由于独特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式,磷已成为影响山地生态系统发育和安全的重要元素。为了了解贡嘎山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贡嘎山海螺沟坡地典型植被带土壤、植物根际土壤、植物不同部位总磷在生长季(9月)和非生长季...
土壤磷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受岩性、气候、土壤年龄、理化性质、地形、植物和微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山地植被和土壤垂直带谱为研究这些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提供了理想试验场。选取未受人类破坏的贡嘎山燕子沟5个垂直...
长江上游地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蓄水能力的初步研究 CNKI文献
论文在收集长江上游各类森林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等3个水文生态功能作用层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山地气候带和群落生活型将长江上游森林归并为14个植被类型,对其降水截留规律和蓄水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森林综合蓄...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区4种常见树种的异速生长方程 CNKI文献
【目的】异速生长方程是构建林木生物量最简单常用的方法,本研究旨在为川西亚高山森林生物量及碳储量估测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同时为异速生长模型优化以及植被原生演替过程研究提供基础依据。【方法】本文基于海螺沟冰...
在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区植被原生演替序列不同演替阶段设置7个样地,分别对7个样地的环境因子进行连续观测试验,对各个样地的植物、土壤碳、粗木质物残体的有机碳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原生演替序列7个样地的有机碳...
在青藏高原探讨不同生态系统碳平衡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并揭示其对全球含碳温室气体变化的影响与响应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分别在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站、贡嘎山森林生态站和拉萨农业生态站用静态箱法进行了土壤C...
研究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反映了区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强度,是研究区域发展结构的核心内容之一。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演变的直接体现,信息熵可以作为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的一种度量。借助信息熵理论对藏...
贡嘎山山地暗针叶林带森林土壤温室气体N_2O和CH_4排放研究 CNKI文献
利用静态箱法对贡嘎山森林生态系统峨眉冷杉原始林、演替林以及峨眉冷杉采伐迹地土壤N2O和CH4排放通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各观测点土壤向大气释放N2O,土壤为大气N2O的排放源,而CH4的排放通量均为负值,土壤为大气...
以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形成的原生演替序列为载体,研究近127年土壤形成过程中重金属贮量的积累过程并反演其污染历史。研究表明:(1) Cr、Mn、Ni、Cu、Zn、As、Cd、Pb这8种常见重金属元素在原生演替不同阶段的含量特征不尽...
青藏高原植被样带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分布格局(英文) CNKI文献
实测了青藏高原植被样带 2 2个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并进行了格局分析。对于未受人为干扰的以常绿阔叶林为基带的亚高山天然植被 ,随着海拔升高 ,地上生物量呈递增趋势 ,在一定海拔高度达最大 ,海拔继续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