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次提出阿拉善陆块中的北大山华力西期褶皱带属大陆型裂谷带,对该裂谷带进行了初探,为进一步开展本区地质研究和矿产普查开拓了新的思路。
阿拉善台隆是连接塔里木地台与华北地台的咽喉构造带,属华北地台的次级构造单元,它的南、北两侧毗邻古生代地槽活动带,直接影响阿拉善台隆的构造发展并使其复杂化。据187个变质岩和侵入岩同位素年龄数据及有关地质资料...
阿拉善弧形构造体系,位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西半部的阿宁盾地,由数条隆坳相间和互相平行的弧形构造带组成,呈向南突的似马蹄形。东翼以祁吕贺兰山字型的脊柱贺兰褶断带为砥柱,西翼反射弧的砥拄是以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
花牛山花岗岩类侵入体,属天山华力西地槽褶皱带,处于花牛山-音凹峡北韧性剪切带的西段。以往地质工作者都认为属华力西期,现依据其与围岩地层的接触性质、华力西期岩体的侵入关系,以及同位素年龄资料综合分析,将其时代...
中外地质学家都认为阿拉善是一个稳定的陆块,其上缺失古生界。新近资料表明:阿拉善陆块于晚古生代发生强烈的活化,并形成北大山裂陷槽插入陆块内,东延至内蒙巴彦乌拉山北东端的北侧封闭,西延与甘肃北山南部印尼喀拉塔...
北祁连山的地质调查,解放前只局限于交通沿线,解放后,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区域调查、普查勘探和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值的提出的是,1956-1958年中国科学院祁连山地质队的综合考查以及1958年至今所进行的1:20万...
数年来,我们在研究北祁连加里东地槽褶皱带铬铁矿成矿条件和找矿方向的过程中,发现超基性侵入体对各类围岩均有程度不同的蚀变现象。本文论述了超基性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变质类型,同时就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粗浅看法,不妥...
祁连山早古生代地槽,呈北西向展布于西自阿尔金山脉南缘、向东延伸至六盘山和陇中高原地带,长愈1000公里,宽达300—400公里。它曾经历了从中寒武世至中奥陶世以裂陷为主以及晚奥陶世至晚志留世局部褶皱上升的两个不同...
西准噶尔花岗岩中锆石同位素地质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CNKI文献
西准噶尔古生代优地槽褶皱带,经历多旋回构造作用和岩浆活动,发育各类侵入体,尤以花岗岩类侵入体广泛分布。区内以往确定侵入体的成岩时期为华力西期,主要依据岩体与地层的接触性质及区域地质的分析推断。在花岗岩中采...
西准噶尔地槽褶皱带中的早二叠世地层,在该区地壳演变史中占有重要位置。研究它的时代及岩相建造,对确定西准噶尔地槽发展中的主旋回至为关键,因此,对下二叠统新成果的报道,必然引起广大地质工作者重视。区内的下二叠...
长期以来,多数中外地质工作者认为西准噶尔西南地区(相当西北地区地层区划西准噶尔分区的玛依勒山小区,下同)缺失下泥盆统,但也有人对此认识有所怀疑。关于达拉布特超基性岩带围岩地层时代的归属问题,迄今意见不一。我...
本文论述了晚第三纪以来青藏高原西北周边的阿尔金剪切带的新构造运动,从阿尔金带的沉积特征与形变、构造地貌特征以及火山与地震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阿尔金剪切带的新构造运动既有左扭走滑和大幅度升降,...
北祁连山的地质调查,解放前只局限于交通沿线,解放后,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区域调查、普查勘探和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值的提出的是,1956—1958年中国科学院祁连山地质队的综合考查以及1958年至今所进行的1:20...
讨论地槽型铬铁矿的成因,必然要涉及到此类型超基性岩体的成因。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原生岩浆侵入说和次生构造侵位说的激烈争论之中。关于唐巴勒地区超基性岩体进入地壳的方式也存在上述认识的分歧,超基性岩体...
准噶尔地块与准噶尔盆地的主体部分大体相当。形状近似三角形,西端呈狭窄状伸向苏联,其内被巨厚的中、新生代地层覆盖。因此,坳陷的基底究属前寒武系抑或为华力西期褶皱?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其周围褶皱带...
对北祁连山“前寒武系”的认识,以往似乎存在一种偏向,即将局部地段变质较深、出现云母片岩和片麻岩的地层,在无古生物和同位素年令资料的情况下,亦不追究变质作用的原因,统归“前寒武系或前震旦系”;同时把变质程度只...
近年来,通过对西北地区地槽褶皱带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具成铬远景的超基性岩带,赋存于特定的构造部位,即沿褶皱带与基底隆起(地槽中间隆起带或地块)带接合处的深断裂带分布。这里活动性最强,一般都是地槽向洋迁移起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