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Townization(城镇化)、Urbanization(城市化)、Metropolitanization(都市化)为元概念,建构当代城市化进程研究的范畴群,有助于揭示大都市、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在形态、功能和本质上的巨大差异,是全面了解和把握我国城...
特色文化城市是文化城市的一个基本类型,也是我国当下文化城市建设的重点形态。在"特色文化城市研究"的框架和视域下,把原本主要属于城市规划学的"城市特色"和属于城市文化学的"文化城市&qu...
深入研究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真实背景,才能真正实现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当下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正是席卷全球并在中国表现尤其突出的城市化进程。在后工业社会或消费文明时代,文化产业本身已成为...
都市化进程使城市社会固有的消费功能获得极大的提升,这是消费要素在后工业社会中被高度重视乃至无限拔高的根源。马克思的消费理论以消费与生产的相互适应与相互依存原理为基本逻辑框架,又以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
上海文化主要经历了三大阶段,分别可称为江南之上海、中国之上海与世界之上海。上海在每一重要阶段都与不同形态的轴心期智慧直接相关。在江南之上海阶段,上海因为地域关系很幸运地成为当时最发达的江南文化的辐射区,...
“大都市”已不适用于界定和表述中国大城市——以上海为例 CNKI文献
对城市定位的核心概念及基本表述十分重要,它既是一个城市发展理念、指导纲领与战略意图的集中体现和精华所在,同时也作为文化灵魂而渗透在城市的空间、社会、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态中。在有媒介社会之称的当今世界,凝练...
文化产业的概念,源于德国法兰克福学派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 《启蒙的辩证法》中提出的“文化工业”,在后工业社会与文化消费市场不断扩张的影响下,这一概念与消费文化、视觉文化、电子文化等结合起来,逐渐在西方文...
刘士林 解放日报 2012-03-29 报纸
中国都市是江南都市存在的背景,也是江南都市文化研究的基础与前提。中国都市的特点可从两方面加以考察。首先,就时间层面而言,它的最大特征在于发生得很早。一些西方学者在分析中国近代社会落后的原因时,总是喜欢把它...
刘士林 交流与互动——上海、汉城(首尔)都市文化比较国际学术研讨... 2005-10-01 国际会议
在美国哲学家杜威的名著《艺术即经验》中,有一章是专门研究"艺术与文明"的。他说:"审美经验是一个显示,一个文明的生活的纪录与赞颂,也是对一个文明质量的最终的评判。"杜威举了很多例子以证明这...
刘士林 “双三角论坛:国际大都市群理论与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研讨会... 2006-05-01 中国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