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北岸跨锋面物质输运对辽东半岛东岸沉积有机质含量... CNKI文献
深入理解气候变化影响下海洋动力过程变化及其多重环境效应,是了解海岸海洋系统未来演化趋势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在辽东半岛东岸泥质区取柱状样一根,通过沉积物粒度、TOC/TN含量、δ13C以及δ15N等指标,分析气候...
中国东部海岸带-陆架区近20万年来沉积物年代学与沉积环境演... CNKI文献
晚第四纪以来,全球海平面变化剧烈,大规模的海侵–海退过程在中国东部海岸带–陆架区形成了以海相与陆相交替出现为特征的沉积地层,并记录了丰富的古环境演化信息。目前中国东部陆架及海岸带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研...
亚洲大陆边缘沉积学研究进展(2011—2020) CNKI文献
近十年来,我国在亚洲大陆边缘沉积学和古海洋学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空间上,对北起拉普捷夫海、南至孟加拉湾的广大海域进行了沉积物调查取样,开展了跨纬度"源-汇"过程研究,建立了陆架第四纪高分辨率...
海洋自生黄铁矿的形成过程与有机质矿化过程密切相关,是构成全球C-S-Fe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一环。黄、东海陆架在全新世高水位期以来,广泛发育泥质沉积区,其中赋存大量自生黄铁矿,为研究其成因及其控制因素提供了契...
陆架海现代泥质沉积研究具有重要的地质学、环境科学和气候学意义,数十年来一直受到海洋科学家的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在我国兴起了一股研究陆架泥质沉积体的热潮,取得一大批重要成果。本文对我国最大的东海内陆架泥质沉...
中国陆架海MIS5(74~128 ka)以来地层及其沉积环境 CNKI文献
基于中国海陆架28个晚第四纪钻孔实测数据和典型高分辨率地震剖面的综合地层分析,对比区内已有46个钻孔的研究成果,系统地开展晚第四纪地层特征识别和沉积环境重建。研究表明,MIS5以来中国海陆架沉积记录了3次明显的海...
黄海中部泥质区底栖有孔虫群落对早全新世海平面快速上升的... CNKI文献
末次冰消期以来全球海平面经历了很大变动,本文通过陆架泥质区资料,对黄海中部泥质区5个沉积物柱样进行了AMS~(14)C年代测试,结合沉积物粒度组成与底栖有孔虫资料探讨黄海中部泥质区底栖有孔虫对早全新世海平面快速上...
南黄海沉积物磁性特征及其对物源变化的指示——以南黄海中... CNKI文献
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是东亚大陆沉积物巨大的汇,识别这一地区的物源变化对理解古气候和古海洋变化有重要作用。基于黄河和长江携带的碎屑物质在磁性特征上的差异,环境磁学参数、磁化率—中值粒径的相关性可用于指示南黄海...
基于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获取的1 438个粒度数据,利用Folk分类方法将中国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划分为砂质粉砂、粉砂质砂、粉砂、砂、砂质泥、泥质砂、泥7种沉积物类型,阐述了不同沉积物类型的粒度组成和参数特征.其中,砂质...
浙江近岸海域近现代沉积作用与全新世沉积环境演化 CNKI文献
浙江近岸海域是连接浙江沿岸与东海内陆架之间的重要地区,也是陆海相互作用显著,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带,其陆源物质主要为长江等流域携带大量泥沙。在东亚季风、海平面变化及东海海流体系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近岸沉...
近7ka来南黄海中部冷水团演化的底栖有孔虫记录 CNKI文献
黄海中部冷水团与现代黄海环流体系密切相关,对区域海洋环境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黄海冷水团的变迁对理解区域环境变化机制有重要意义.底栖有孔虫群落对底层水体环境变化响应敏感,是底层水团重建的重要指标.对南黄...
东海闽浙沿岸全新世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变的生物标志物记录 CNKI文献
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是西太平洋与亚欧大陆的主要海陆交界区域,堆积了巨量的陆源碎屑物质和海洋自生物质,在全球物质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东海作为典型的开放型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之一,主要受东亚季风、长江和近...
中国近海泥质沉积物敏感粒级的平均粒径已被广泛用于重建东亚冬季风强度,但不同研究重建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且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对一些区域泥质沉积物敏感粒径的指示意义提出不同观点。此外,之前在黄、东海泥质区...
在全球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的背景下,增强对地球系统演化过程的研究对于重建区域环境历史以及理解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未来极端自然环境事件(如超强风暴潮)提供有用信息并提高预测能力。江苏...
辐射沙脊群西洋潮流通道的浅部层序地层与沉积环境演化 CNKI文献
海洋氧同位素5阶段(Marine Isotope Stage 5,MIS 5)以来,中国海岸海洋地貌与沉积环境的演化主要受控于全球性海面升降旋回背景下的复杂的海陆交互作用。辐射沙脊群正是在这样环境背景下,由长江、黄河、淮河等大中型河...
南黄海位于亚洲季风区,受季风影响显著。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形成于全新世高海平面时期,受黄海暖流的影响较大。本文对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区中心位置的Z1钻孔进行了AMS14C年龄、粒度、Uk’37-海水表层温度(SST)、TOC、...
黄东海位于太平洋西岸,中国大陆与西太平洋边缘岛弧之间.是中国东部陆架海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条世界性大河长江与黄河在此入海,携带了大量沉积物在此沉积。在其复杂的海洋动力系统作用下,形成了多个泥质沉积区。这些泥...
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区EC2005孔碎屑矿物特征及其物源意义 CNKI文献
为探讨东海内陆架17.3Ka BP以来的重矿物含量变化特征及其对物源与环境的指示意义,对东海内陆架南部泥质沉积中心EC2005孔岩心沉积物不同粒级中的重矿物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在0.031—0.063mm和0.063—0.25...
南黄海北部B03孔沉积物的重矿物特征及物源指示意义 CNKI文献
本文对取自南黄海北部的B03孔岩芯(330cm)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和重矿物特征分析,并运用电子探针技术,分析了其典型层位角闪石的矿物化学特征。研究表明,B03孔柱状样为均一连续的粉砂质沉积,重矿物含量较低(平均仅0.65%),...
数值模拟技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是研究沉积动力过程的重要手段。近几十年来,借助数值模式对我国陆架泥质区成因和演化进行了研究,包括泥质区形成的动力机制、沉积速率计算、沉积物的输运和堆积过程、古沉积环境反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