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后期行船诗研究是通过选取时间跨度在南宋开禧北伐失败(1207)至南宋灭亡(1279)之间、记叙诗人的行船经历及所见所闻所感的诗作展开的分析研究。本文通过对南宋后期行船诗的归纳与整理,立足于南宋后期的时代背景,从...
分类号:1 2 0 6, 2单位代码: 1 06 3 6 密 级:公开学号:20190206007 、奴 “丨奸 他 七 爹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S' if%if...
王钟玉 导师:段渝 四川师范大学 2022-06-30 硕士论文
下载(1)| 被引(0)
广西师范大学 硕士 2022 I206.2 潘飞声文学活动研究 Research on Pan Feisheng's Literary Activities 汪之瑶 梁冬丽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潘飞声是近代著名的词人、诗人、
汪之瑶 导师:梁冬丽 广西师范大学 2022-06-01 硕士论文
下载(3)| 被引(0)
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其在唐诗领域的研究成果有目共睹,宋词研究成果则相对较少。但后一方面的研究,颇能反映他近年的一些学术新思路,颇具探讨价值。本文即以宇文所安的新著《只是一首歌:中国11世纪至12世纪的词》为研究...
唐宋文人竹枝词是以竹枝为题,或在小序中声明仿效竹枝词创作的七言古绝,共有一百八十首。以这一百八十首诗歌为对象展开研究,共分为六章论述。第一章研究文人竹枝词的兴起与渊源。文人竹枝词的诞生于中唐,兴起在重庆东...
分类号:1206.5 单位代码:10422 密级:公开 学 号:201811432 龜 i SHANDONG UNIVERSITY 硕士学位论文 Thesis for Master Degree 论文题目: 潘飞声词研究 Research
贺楠 导师:孙之梅 山东大学 2021-06-30 硕士论文
下载(117)| 被引(0)
《舆地纪胜》是南宋王象之编纂的一部地理总志。该书确立了地志编纂的新体例,并更加关注人地互动的人文地理,有意识地将地志编纂引向文学空间创设和更具文学可读性的方向发展。《舆地纪胜》对于江南地区的着重关注,也...
近代引领着变革潮流的都市,和象征着传统的旧体诗坛之间,看似并不协调,实则存在紧密联系。研究近代都市变革与旧体诗坛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发掘近代旧体诗坛的独特性,从而确立其文学史意义。但旧体诗坛面对近代都市的诸...
黄帝神话传说的发展历程贯穿着整个中华文明的演进历史。在历代史籍中,黄帝是一位集武功、发明、盛德等于一身的圣王典范;在汉画像石中,黄帝时而是威严的天神,时而是凡人羡慕的升仙者;在道教文献中,黄帝是一位潜心修道...
清代词坛流派纷纭,名家辈出。活跃于清初的阳羡词派是一个影响深远的词学流派,对于荡涤词坛浮艳风气,开创清词新局面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董儒龙是阳羡词派的后起之秀,青年时期以后学的身份随陈维崧、徐喈凤等人参与了...
张埙(1731—1789)是乾隆时期重要的文化名人。他既工诗词,又谱戏曲,兼考金石。少年时与蒋士铨齐名,以“张蒋”并称。张埙的诗作共计1788首,不仅数量可观,而且质量不俗,袁枚认为其诗歌“其新颖处,不可磨灭”“以清峭胜...
自古以来,行旅题材在历代绘画题材中占据重要地位。古人的行旅活动与广袤的自然山水不仅有现实联系,更有紧密的精神契合。行旅题材作为宋元绘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我们窥探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旅人生活状态、所思所...
明代品官命妇拥有政治身份,在政书类史料中能够看到她们获得封赠的相关记载。同时,她们与官僚群体联系密切,是受文人士大夫关注的妇女群体,她们的生活和品行,会被主动选择或附带记录于士人文集中。在此之外,从明清女性...
唐宋时期,园林植物的栽培技艺更加成熟,植物种类更加丰富。唐宋文人对园林植物的栽培与观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独特的园林植物审美体验,在诗歌中有丰富的表现。唐宋诗歌的意象表现和艺术意境的营构,都与园林植物审美...
曹贞吉是清初重要的文人,严迪昌称其为“京华三绝”之一,沈轶刘称其为清初“不能忽略之三曹词”之一,他的诗词值得我们研究。曹贞吉生于明朝,长在清初,一生坎坷,幼年丧父,中年弟逝,两度经历地震,其外祖父与弟弟均死于...
“行旅图”是历代山水画家反复描绘的绘画主题之一,通常描绘了人物车马行进于山路之间,或驮重物,艰难行进之状;或游玩,神情闲赋之状,呈现出神态各异的样态。它所营造的高峻渺远、荒寒冷寂的意境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受...
凉州,控关陇,连番部,通西域,是历代西北边塞的军事、政治要地,是文人出使边塞的重要通道,其特殊的地域文化与民族风俗影响着历代诗人,在此背景下孕育出的凉州诗歌,是河西地区灿烂的文化瑰宝。凉州诗歌源远流长,宋代凉...
诙谐话语是宋代的一种重要的舆论形式,宋人常通过它来表达对时人时事的看法和诉求。宋代特殊的社会环境促使了大量诙谐话语的创作,较为宽松的社会舆论氛围、宋人重交游的社交风气、宗教世俗化的影响、市民阶层的兴起,...
《喜迁莺》出现于唐末,调名取自韦庄词。在唐代,“迁莺”是一个常见典故,多用以比喻登科,因而在创制之初,此调以调名咏本意,抒发中举的喜悦。在北宋,《喜迁莺》由令增衍出慢。所以,《喜迁莺》调名之下有两种词调,可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