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扶贫战略的实施,中国农村即将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全面脱贫目标。在中国扶贫进程中,内外共同作用的贫困治理模式下,村级组织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外源式扶贫的资源传递中,村级组织作为扶贫项目在基层社会的承接者,...
财政涉农资金整合解决农业增产不增收问题了吗?——基于中部... CNKI文献
农民的脱贫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任务。为评估2016年从中央层面启动的支持贫困县统筹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政策实施效果,本文基于2013-2018年中部A省51个县域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财政...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谷子生产与消费国,种植面积与产量分别占世界的80%与85%左右,相对于其他大宗农作物而言,谷子这一产业尚属于起步发展阶段,产业发展也面临诸多难题,为此,引入产业发展新方式提升谷子产业发展质量,激...
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项目"(CHIP2013)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响应函数回归方法(RIF)探究了农户创业对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户创业对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中国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的重要方略,产业扶贫则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要实现手段。在全球化快速扩张背景下,如何有效实施产业扶贫并完成减贫目标,是关乎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在系统性梳理全球化...
农村劳动力跨部门流动能否缩小中国地区收入差距? CNKI文献
本文以劳动力流动规模和流动方式为切入点,探究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跨部门流动与地区收入差距之间的作用机制,为实证检验奠定了必要的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2001—2015年期...
李兰冰 姚彦青... 《南开经济研究》 2020年04期 期刊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跨部门流动 / 地区收入差距 /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454)| 被引(1)
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居民面临严重的金融约束和生产资本缺口,不利于农户增收和脱贫,并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本文利用1999年至2015年全国...
贫困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历史问题,消除贫困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由于资本向来具有嫌贫爱富的特性,在传统金融模式下,出现了金融排斥现象,一些贫困群体、低收入群体及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难以获得金融服...
外商直接投资的空间溢出与农村减贫成效——来自中国的经验... CNKI文献
基于1997-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农村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农村贫困的空间集聚特征与外商来华直接投资(FDI)及其不同进入模式对农村减贫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农村贫困具有典型的空间集聚特征,农村地...
非农就业与缓解相对贫困——基于主客观标准的二维视角 CNKI文献
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5期数据,运用Probit和Mlogit模型,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标准分析了农村居民非农就业与相对贫困的关系。研究发现:非农就业首先通过提高绝对收入改善农户客观相对贫困,同时也能通过...
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居民家庭财富的不断积累,中国家庭资产结构较以前发生了剧烈变化。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已经从40年前主要局限于现金和储蓄,逐渐向股票、理财产品、商业保险等多种资产组合模式转变。但源于中国城乡二...
依据小农户与大生产、小规模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的实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小农户作为甘肃省农业发展占比最高的经营主体,其大量且长...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决胜阶段的关键时期。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任务如期全面完成。而充分利用财政支农资金,深入推进“农林产业扶贫”,是精...
近年来,随着各种涉农政策相继出台,农业和农村得到了全方面的发展。农业保险是防范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和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其保险产品和保障范围都实现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农业现代化发展日益得到重...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机理分析——来自黑、苏、皖... CNKI文献
农业技术进步是农业生产效益提高、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但技术进步能否促进农民增收,以及通过什么机理在农民增收过程中发挥作用,是新时代农民增收工作的重要议题。影响机理不同,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效应也不同,运...
从文献综述视角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传统普惠金融的数字化和数字金融的普惠性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两种主要路径;数字普惠金融不但突破了地理和时间等方面的限制,让金融更容...
创业还是就业: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方式的影响机制研究 CNKI文献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旅游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这改变了农户的就业方式,提高了农户的生活水平。但仍存在农户认知不足、参与度低等情况。因此研究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方式选择及影响机...
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与发展,正在改变传统农村社会经济的形态,深入地改变了农户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构建“互联网+三农”的体系中,农户作为农村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最小生计单位,也是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在整个体系中...
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也要适应并遵循这一趋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而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减少贫困发生率、缩小城乡差距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