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情感动员:《晋察冀画报》的图像实践和视觉说服 CNKI文献
一个时代的摄影摄像,往往象征了该时代的社会文化和信息观念。基于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的文艺制度和乡村结构以及"摄影武器论"的摄影观念,《晋察冀画报》及其画刊系列从"民间"和"文化情感"...
"狼烟烽火中的台胞身影"系列已经在本刊连续刊登了8期,记述了17位曾经在抗日战争前后到过张家口的台湾同胞的事迹。原察哈尔省的首府张家口,是八路军从日本人手中收复的第一座城市,也是晋察冀军区机关所在地...
民国时期内蒙古西部地区蒙旗教育研究(1927-1945) CNKI文献
1927—1945年是内蒙古西部地区教育发展走向现代化的时期。以192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设立蒙藏教育司这一专门负责推进蒙藏地区教育文化发展的机构为开始,中央政府、蒙旗地方政府等实践主体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兴办边疆学校...
何标:从"乱都"北平走向人间正道何标,原名张光正,台湾台北县板桥人,1926年在北平出生。其父张我军,是著名作家、翻译家、文艺理论家,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开拓奠基者。张我军1924年到北平求学,期间,与罗文淑(后...
舒伯年一家人舒伯年,生于1894年,台湾新竹人,原名苏维石、苏子和,舒伯年是他参加革命后因工作需要改的名字。舒伯年青年时代曾在台北学医,后来被保送到日本庆应医大深造,毕业后在朋友的帮助下从台湾辗转来到天津,在河...
本文聚焦于“十七年”时期内蒙古的文学制度研究,从“十七年”时期中央文艺政策的建构和自治区文学方针的确立、文艺机构的设立、作家培养机制的建立、文学出版状况、文学期刊的创刊、停办、复刊以及文学评论状况等方...
陈明:历尽艰辛,向着光明陈明,原名苏则仁,台湾新竹人,祖籍福建晋江,1945年加入革命队伍后改为陈明。其曾祖父早年为抗击日寇侵略做出过贡献。1921年,其父和二伯父舒伯年(原名苏维石、苏子和)兄弟二人相继携眷到天津谋...
文英:排万难奔赴晋察冀文英,原名陈定澜,台中县梧栖港人,1924年出生。早年间父亲就去了北平谋生。1934年,父亲从北平回来,说让孩子在台湾读书没有出路,于是,带着一家5口到了北平。当时,陈定澜她们3个孩子只会说闽南话...
抗日战争时期,燕赵大地成为敌后抗战的主战场。随着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晋冀鲁豫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一场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文化宣传运动轰轰烈烈地在燕赵大地展开。来自五湖四海的文艺工作者像涓...
郑恩兵 河北日报 2020-05-08 报纸
苏子蘅,台湾彰化人,1905年出生在一户读书人家庭。他在兄弟姐妹中最小,七八岁时父母相继离世,他是在几个兄长的呵护下长大的。几个兄长都是医生,家境还算不错,所以能送他到日本去读书。1924年,苏子蘅考入日本冈山第六...
狼烟烽火中的台胞身影(三) 林思平:月薪仅次于聂司令的... CNKI文献
林思平,原名卢道龙,台湾嘉义县大林镇人,1917年7月出生,祖籍福建。他自幼聪明好学,富有正义感。受父祖辈的影响,他从小就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祖根在福建,是日本人霸占了台湾,不能忘了自己的祖宗。台湾公学校毕业后他考入...
刘伯文:不远千里张垣买马的教官刘伯文,台湾宜兰罗东镇人。父亲刘进通是抗日义士。刘进通青年时,在台北为人做簿记,经革命义士蔡培火介绍加入台湾中国同盟会,他曾两次去东京,将革命者捐献的筹银交给在东京的陈其美等革...
自北京与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成功以来,张家口这座边塞古城,就吸引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的更多目光。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张家口地区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像磁石一样吸引了台湾同胞。大境门...
近年来抗日战争时期影像的收集、研究和传播引起了长城界和摄影界的关注重视。八路军老战士、卓越摄影家顾棣的专著《中国红色摄影史录》于2009年出版,2015年中国摄影家协会组织《红色影像的保存与传播》专题研讨会,2...
张保田 中国长城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9-10-30 中国会议
延庆和赤城交界的海坨山,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场地建设正日新月异。鲜为人知的是,在这白河、黑河、妫水奔流的层峦叠嶂之间,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岁月里,这一带曾经是日寇苦心经营的战略大后方,同时也是平北抗日...
杨立君 北京日报 2019-08-15 报纸
近年来我国高速的城镇化发展导致城镇环境恶化、遗产保护缺失等问题日益严重,规划建设急功近利,建设用地不断向外扩张并侵占绿化用地,城镇的历史肌理和传统文化遗产逐渐消亡。北京作为现代化发展的中心同样有着相同的...
京西、北地区的抗战遗存类型丰富,分布广泛,在北京的历史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军民苦难和日军侵华罪行的历史见证。目前京西、北地区大量的抗战遗存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当前应加快抗战遗存的调查梳理,采...
从“国文”“国语”到“语文”:小学语文教材发展研究 CNKI文献
从“国文”、“国语”到“语文”,民国到当代小学语文经历了三次课程名称的改变,教材内容也相应改变。1912年,推翻了中国上千年的封建制度,建立共和政权,这一时期的国文教材首先提出废除读经,以培养共和公民为主旨,采...
中国曾遗忘了世界,世界却不曾遗忘中国。当现代性延展到中国的土地,近代各门类艺术悄然氤氲,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对峙中挣扎出血色的光辉。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深入中国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以超越民族的视界寻得...
范舟 导师:欧建平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9-05-01 博士论文
关键词: 德国“表现主义舞蹈” / 日本“新舞蹈运动” / 吴晓邦“新舞蹈运动” / 演进史
下载(356)| 被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