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始终关注着他的故乡商州和居住城市西安,以商州和西安为文学创作根据地来实现与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对话。“知识分子返乡”叙事是中国知识分子现代性焦虑的产物,是作家在城乡所代表的传统与现代间价值抉择的话...
徐则臣是70后小说家中的代表人物,无论在当代文坛,还是在一般读者当中,他的小说创作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徐则臣所代表的70后一代在“夹缝”般的历史与现实嬗变中努力探索人生真相,以确证自我在世界上的真实存在...
抒情小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内一个丰富而复杂的文学现象,其概念的提出与界定缘起于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沈从文研究热”,在文学历史重评的背景下,一批现代抒情小说家的创作得以被重新挖掘。在抒情性作品的研究中,鲁...
侯孝贤电影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思想性,其作品通过反复聚焦鸦片战争以来不同时期的台湾生活,立体地呈现了一个波澜壮阔、复杂多变的现代“中国影像”;勾勒出近代以来的台湾,从被弃、回归到隔离、重认的复杂历史、政治、...
横光利一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现代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他在接受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思潮之后,将其与日本既有的文学形式相结合,使新感觉文学在日本破土发芽,并成为日本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学形式。他在《新感觉论...
作为70后作家群体的代表人物,徐则臣近年来的小说创作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自1997年正式开始小说写作以来,徐则臣已经发表包括长、中、短篇的百余万字作品,进一步肯定了他的文学创作的价值。而2017年《王城如海》...
自1997年开始文学创作以来,谙熟各种写作技法,善于玩味虚构与想象之能事的徐则臣一直保持着极其旺盛的创作活力,在不断精进创作能力的同时,注重自身理论修养和思辨能力的提升,始终以一种平视、介入的写作伦理,严肃的写...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打工潮,打工文学以其特有的叙事风格以及叙述内容逐渐引起各界的关注。在90年代以及20世纪初,打工文学作家结合自己的打工经历,用文字记录了沉默的打工世界,书写了这一代人的艰苦奋...
苏童是中国当代文坛匠心独运的优秀作家,同时也是一个怀揣“梦想”的小说家。在过去三十余年中,苏童一直笔耕不辍,在自我转变中不断寻求突破。他在小说叙事中结合自身的成长经验与空间体验,在自我回忆与瑰丽想象中虚构...
近年来蒙古族作家的汉语创作现象逐渐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从元到清,有百余名蒙古族作家曾用汉语进行创作。直到建国以后,这种现象进一步得到发展,形成了各个文体完善的创作体系。新时期以来,伴随着整个文坛散文热度的回...
“乡愁”作为人类亘古不变的情愫,是人们情感倾诉的载体。建构在当代摄影语境下的乡愁意识,作为创作者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折射,一直与中国社会的发展相伴而行。在中国当代摄影的语境下,众多饱含乡愁意识的创作,一定层面...
徐则臣是“70后”一代的著名作家,成长主题是他写作的重要母题。导言部分分两节。第一节论述了成长小说在国外的发展历程、在国内的发展状况以及遇到的困难,阐释了成长小说与成长主题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为徐则臣小说...
台湾现代主义小说是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艺术技巧和美学观念已经成为当代台湾文坛的通行符码和主要文学标准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现代主义小说的创作主题不断深化,写作路向不断拓宽,小...
张翎作为北美新移民文学的领军人物,在长达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她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上个世纪末第一部长篇《望月》的问世,标志着张翎正式踏入文坛。随后张翎又陆续出版了《交错的彼岸》、《...
徐则臣是“70后”作家中为数不多的能真正形成自己比较成熟的风格和创作特色的作家,他对文学和生活的理解和思虑显示出“70后”这一代人少有的深厚和宽广。他敢于直面生存最尴尬处和最困厄处。“京漂”系列小说是徐则...
徐则臣从1997年开始写作,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五部中短篇小说集、四部长篇小说,斩获多个文学奖项,部分作品也在国外流传。他被称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他的作品"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小说的“村庄”意象研究 CNKI文献
村庄作为人类重要的生活社区,它是乡土中国的文化载体,也是文学表达的重要意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村庄内部的风景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反映到河南文学中,村庄在现代化转型中呈现的空间变迁和...
在20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以其独特的风格成为当代文学中的重要旗帜,苏童作为先锋文学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创作了很多文学作品。苏童早期创作的“枫杨树乡”系列在江南乡土背景之下,在他虚构出来的“枫杨树乡”世界中,他默...
刘震云的小说创作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979年到1987年是其初期创作阶段。因为刚起步,作品难免显得稚嫩,但作者竭力书写世界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1987年《塔铺》的诞生,让刘震云为人们所熟知,2002年《一腔废话》的完成...